王景聞言臉色微變,他和祝真人相交不多,以前只是聽說過其人名諱,並不是特別瞭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只是這一番對談,便迫使他打消了與其人真身相見的念頭。
如此之重的口味,是怎麼與灶君位業交感的?
送走了祝真人,此間說法業已落幕,王景便散去了那道分神,意識歸入本尊,與諸位真人商議起該如何推廣心界法之事。
“待老道此番神遊結束,回去便與宮中其他人討論,確定景重為下代全真教主,屆時會在所有全真道脈中推廣心界法。”驆
陳真人當仁不讓,首先開口支援王景,而且口氣極大,要動用終南山萬壽宮的祖庭權力,在整個道脈中推廣心界法。
要知道,經過數百載演變,全真道的影響力早不僅限於終南山或秦嶺以北一帶了,尤其是在西南地區,更是根深蒂固,規模絲毫不亞於正一道,甚至與其多有融攝。
全真七真演教,遇仙、龍門、南無、隨山、華山、嵛山、清靜七派,其中以龍門派傳播最為廣泛,東北、西南、西北等地區皆有傳播,號稱“其流法最遠者,當推馬祖與丘祖”,而其餘幾個支脈,雖然俗世中再無流傳,但修行界中亦有法脈孑遺,影響力不可小覷。
如果全真道能團結一心,選擇全力推廣心界法,那僅憑此一家之力,便足以辦成此事了。
可若真是如此,豈還有其他幾家插足的餘地?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隨著王景創出心界法,真修中定然會掀起一陣滔天風暴,誰能夠抓住這個風口,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動盪中佔盡先機。
變革的時機已經到來,維持了千年的秩序即將被改寫,在這歷史性的時刻,定然又會是一番起落。驆
“我以為陳真人此言不妥,”麻衣真人橫劍於膝,雙手輕撫其上,“全真教家大業大,牽一髮而動全身,若是一個不慎,便會牽連到整個華國,殃及無辜。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天師府不才,願助全真教一臂之力,召集正一各脈共擔風險。”
“我白馬寺也是這個意思。”印海和尚口宣佛號,面容慈悲,寶相莊嚴。
其他各位真人,也大都如此表態。
陳真人見狀冷哼一聲,面露不虞,暗地裡卻傳訊王景,言中滿是笑意:“如何,這群老狐狸不見棺材不掉淚,若是不激上他們一把,哪怕明知有好處在前頭,也還是瞻前顧後,首鼠兩端!”
“真人焉知他們不是在配合你我演戲?”王景笑著反問一句,“真人那一番言論,不是正給了他們臺階?”
拋下陷入沉思的陳真人不談,道人看向嶽真人,誠懇開口:“心界法與神佛交感之術相比,優劣之處一目瞭然,真人燭照萬里,自能明知。”驆
“景重之意老道曉得了,”嶽真人頷首,“我會與民宗辦溝通,在凡俗中嘗試推廣此法,只是還需要緩緩圖之。”
“這我自然明白。”王景也贊同嶽真人的觀點,若能溫和過渡,肯定是上上之選,他也不會因為一己之私,致使整個世界陷入混亂之中。
實在不行,熬一熬也就是了。
此界陸地神仙歲壽不過二百餘載,頂天了也只得四五個甲子,而王景的《東華九陽丹章》在煉神還虛這一步,增壽卻有數千年之多。
而且此身本就是先天道體成就,天壽五百,如今隨著道人金丹三轉,自絳宮而入紫府,壽元暴增之下已是到了讓後天真聖也要側目的地步。
作為長生久視之輩,王景也需要更新自己的心態,學會站在更為長遠的角度來看待世事變遷。
不爭一時之短,而爭一世之長。驆
好在他耐心一向不錯。
喜歡初景道君請大家收藏:()初景道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