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天師曾言“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以及道門流傳甚廣的“三千功滿、八百行圓”之言,都是勸修道之士要行善積德,積攢天人之功。
在與神佛位業交感時,若有功德加身,自能資潤福利,助長功行。
印海和尚所擅長的便是此一類法門,精修佛門的十功德論,以此思惟正法,去離惡趣。??
按諸位真人的共識,如果要推廣心界法,最重要的還是這一門道法的普適性,不僅僅只考慮鬥戰之能那麼簡單,畢竟對修行中人而言,鬥戰之法只為護道之術,不可本末倒置。
故而方才一眾小人混戰只是最開始的篩選,後來諸位真人又立下種種險地,大漠、雪山、泥沼等等不一而足,以此進行考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天師府那位麻衣真人的持劍木偶,在泥沼中失了分寸,劍光蒙塵;清陽真人的日光小人,則在雪山中力竭而亡;陳真人刻印軍陣入體的兵俑,更是沒於流沙之中,掙脫不掉。
只有這三個小人各執人望、龍氣、功德其中一法,勉強堅持下來。
“罷了,畢竟是此方天地下的道法,天然受到道機影響,諸位真人也曾以此為根基,借假修真。縱然我有意為之,也難以擺脫香火之道的影子。
“這本就在我預料之中,若是完全隔絕了香火之道的影響,這門道法勢必衰落,難以繼傳。不過大衍之數五十,用之四十有九,日後也自有一線生機。”
王景心中一動,將他推演的原本功法化出一道流光,擲入空中,任由其消失不見,也不曾刻意推衍其去向。??
這是他近來體悟自身心血來潮之能有感,做出的一些小小嚐試,並沒有抱有太大期望。
“除此之外,在心界法後續修行中,還可做一些引導,徐徐圖之。”
王景思緒拿定,看向諸真,開口笑道:“各位道友,如今只得嶽真人、祝道友以及印海禪師的偶人倖存,若是諸位無異議,這心界法第一步開心田的修行,便就此定下了?”
陳真人等人聞言相顧,紛紛搖頭道:“我等並無異議。”
“善。”王景撫掌而笑,“那開心田之境,便依此而來。”
說著他便裁雲作篆、凝炁成文,以元神勾連天地道機,將嶽真人他們展示出的人望、龍氣、功德三門秘術,與開心田之境的道法相融。
“咦,這一手好生玄妙......”??
諸位真人也非尋常,自然察覺出了王景舉動的不同凡響,只是大部分人也是雲裡霧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寥寥幾人品讀出內中奧妙。
“景重道友果非尋常,成就陸地神仙不過半日,便已有如此手段,”嶽真人目生異色,“僅此一策,日後心界法再無傳承斷絕之虞。”
作為華國道協的會長,與龍虎山天師、十一世班禪並列之人,他自然識得這一手的本質,乃是與道門天真銘刻自身位業於天地時一模一樣!
雖然王景只是藉助了道機流轉之力,未能真正將心界法化作一尊神佛位業、一道先天元炁,使其變相達到與天地合契,同七景齊暉的地步,但其間原理卻是相通的。
這足以說明其人參得了天真之秘!
將來哪怕王景不在,修行各家刻意淡化其人蹤跡,心界法也不會失傳,自有天資驚豔之輩能從天地間的過往痕跡中悟出,再興此脈,免得人走茶涼。
這便是將道法與道機相合的好處,若是王景不曾接納香火之道,心界法受此界道機排斥,便不會有這般神異。??
“這位景重真人,不可以常理視之。”嶽真人低語道。
不管是全真一脈對他的看重與投資,還是王景另有奇遇了悟天真之秘,甚至是他當真天縱奇才,自行參得類似法門,都足以證明其人不入俗流。
要知道,似閣皂山那般有道統失傳之虞的宗派,明知此法能解決後顧之憂,卻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呢!
他凝神看去,正見王景一揮而就,在虛空書寫一門秘法,文篇煥爛,燦於太霄,耀於碧落,正是凝聚慧水,滋潤心田,使心如泰山,不起邪見的法子。
“此一門秘法配合開心田之術,便是心界法第一步的完整道傳,至於各位真人之法,便可當做自家秘術,二者並行不悖,此間我就不過多插手了。”
喜歡初景道君請大家收藏:()初景道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