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當中的隨園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也曾作為江寧織造曹寅的家族私園。坿
那位悼紅軒主人在寫《石頭記》的時候,很難說沒有以隨園為鏡鑑,構築他心中的大觀園。
不過在太平天國之亂中,這座私家園林就為戰火所毀,其間建築蕩然無存,只有遺址尚在。
而王景漫步於這處冥土廢墟中,亦可從磚瓦泥礫想見昔年“樓臺勝景、琉璃世界”的片縷風采。
只是道人來此,也不是為了旅遊觀光的。
王景手持九幽圖錄,憑著冥冥當中一點氣機感應,徑自步入一處尚有大半完好的殿宇,內中狼藉不堪,唯獨一張矮几與一個蒲團被收拾出來,有生靈活動的痕跡。
道人見此目光微凝,一抖手中畫卷,有身影從中跌落,在地上滾了兩滾站起身來,正是三途本人。
他視王景如無物,走到矮几之前坐下,似乎在翻閱什麼,而後又走到殿宇一角,將某物放置於此,末了身然一顫,回頭看向道人,身影卻如青煙般散去。坿
王景若有所思。
這是他透過九幽圖錄這三途一身道法所化之物,以及這處殿宇中其人殘留氣機推衍而出的,三途在此間曾經的一舉一動。
最終氣機耗盡,自然一切不存。
不過從中亦可得知,這處冥土隨園,卻是與三途脫不了干係。
王景走到三途幻影最後駐留的地方,此間已是被土石掩蓋,他袖袍一擺,灰土裂開,一卷竹簡從中飛出,落入道人之手。
“《地府十王拔度儀》?原來如此,難怪三途棄佛入道,竟是被他得了此物。”
道人恍然。坿
這一篇法儀撰者不詳,約成於兩宋之際,其中將地府十王認定為十位真君垂跡顯化,於諸大地獄之中校量善惡、拷掠魂神,凡是亡歿之人,遍須經詣。
閻羅之說本是天竺信仰,之後隨佛門傳入漢地,又與道教混同,最終盛行於世。
這部《地府十王拔度儀》顯然是某位道人所做,意圖將閻羅信仰歸於道門之中,搶佔相應的念力香火。
後來佛門出手,將原典毀去,雖然打破了其人圖謀,卻也未竟全功,沒能將閻羅信仰徹底收回,反而是讓其成了民間神話的一部分。
在如今華國,若要圖謀死後道果,十殿閻羅便是其中不得不爭的一環,只是抱有類似念頭的人實在太多,相互忌憚之下反而沒人敢去做那個出頭鳥。
“看來三途也有氣運在身,竟然被他得到了這片法儀原典的些許殘篇。”
王景展開竹簡,其上朱字悉成灰黑,在蒼白的簡牘上異常醒目:坿
【……無上正度真君,世人所謂平等大王。其中罪人……罪業大深,拘留……飛魔演化真君,世人所謂都市大王……】
【……伏願承茲妙果,盡釋愆尤。速離幽暗之……】
前後語句不通,當是屬於同一篇法儀中不同的部分,只是被三途拼湊至一處罷了。
“承茲妙果,盡釋愆尤……”王景嘶了一聲,“三途該不會是修佛無路,選擇將自身交感的平等王位業向著這“無上正度真君”的位業昇華,歸入道門吧?”
若真讓他成功了,真不啻於走一條通天大道,到最後亦可和王景的“東華大神方諸青童君”相媲美。
在某些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的道脈中,將無上正度真君等地府十真君亦認作太乙救苦天尊之所變現:
太乙救苦天尊十方化號,普度眾生,有東方玉寶皇上天尊等十方救苦天尊;而十方救苦天尊又各化一殿閻羅,是為地府十真君。坿
不過後者終究只是少數派觀點,除了妙真道這等尊奉太乙的道派外,大多數道教法脈只承認太乙救苦天尊和十方救苦天尊之間的關係,至於地府十真君,頂多是救苦天尊所轄,而非同源而出。
所以在理論上,確實存在這樣一條“平等王——無上正度真君——十方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的昇華位業之路,但終究沒有人敢去嘗試。
昇華己身交感神佛位業,雖說可以使根基愈發深厚,成為陸地神仙的機率更大些,但其中風險也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