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了這邊額,咱們杭州商會也該置辦一處產業,往後大家夥兒聚會便都去那一處,如此對待御賜之物,也顯得慎重。”
林會長笑著點頭:“你說的是。我也正有此意。這些御賜之物就暫且先安置在老朽家中,待到這兩天選好了位置一切妥當,咱們就辦一個隆重的儀式,正式將匾額高懸起來。”
“林會長想的周全。”朱攸寧笑著道:“就勞煩林會長多費心了。”
“哪裡的話。能為杭州商會謀求來如此大的福利,各位老闆都心存感激。改日老朽在家中設宴,還請朱小姐能夠賞光。”
“林會長太客氣了,小女子榮幸之至。”
朱攸寧與眾人寒暄了一番,才得以輕輕鬆鬆的府去。
事情已經辦的穩妥,朱華良再問起來時,朱攸寧便避重就輕一五一十的都說了。
朱華良聽聞朱攸寧竟然身募到了四十萬兩白銀,便先是一陣咂舌,再一分析其中關竅,更是瞠目結舌,看朱攸寧時的眼神都變的不一樣了。
看來是他小看了這個侄女。果真三歲看到老,當年的小狐狸,並沒有因為被關在籠子裡六年而變的愚鈍,反而因為飽讀詩書,頭腦更加清楚,思維更加開拓,不但有謀略,更有膽量。
朱華良想了想朱家“彥”字輩的那些兒郎,與面前做了這麼大事還依舊淡定如初的朱攸寧相比,那些人不論是手段、膽識、還是風度都比朱攸寧差上一大截。
朱華良搖著頭嘆息,真是造化弄人,若朱攸寧是個男孩,他敢保證,下一任朱家的家主位置九成九便是她的了。
朱攸寧不知朱華良在想什麼,隨著各位老闆積極的張羅著籌集那四十萬兩白銀,她的心情就變的格外放鬆,帶上隨行的僕婢,叫上佛八爺、飛龍湯、扣肉和夏宗平一起在杭州遊玩了兩天。
林會長辦事效率驚人,第三天就給朱攸寧下了帖子,說是已經選好了一座二進的宅院來掛牌。
請御賜的匾額進府,林會長與程竹君張羅著辦了個隆重的儀式。引得本地的百姓和商人們都好奇的前去觀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聽說匾額和文房四寶都是御賜之物,眾人都齊齊跪下叩頭,那些沒資格加入杭州商會的商人們,這下子就越發的削減了腦子想要加入了。
從前的各地商會,不過是生意場上一些老闆們聚集在一處商議一些事。
而如今,杭州商會得到了當今聖上的認可,意義自然非同一般。
不過幾天時間,臨近的嚴州府、嘉興府、湖州府等處的商會的會長,就先一步來到了杭州商會所在地。
“聽說聖上御賜金匾!我等特來瞻仰傳世之寶!”
“杭州商會諸位老闆義舉,著實是感天動地,為我們商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為了效仿杭州商會,為了朝廷,為了黃河沿岸的百姓,我們也籌集了一些白銀,將會交由大令運往災區。”
……
每次有這類的老闆前來,林會長都會叫上朱攸寧和程竹君,朱攸寧又會請朱華良同行。
“我年紀輕,還不懂得應付這些,請良堂叔幫忙參詳參詳。”
朱華良心裡對朱攸寧的感官就更好了。這種好事,朱攸寧都不肯獨自領功,而是帶上了他這個堂叔,讓他在杭州以及周邊州府同行面前露臉,順帶還結交了不少老闆,發展了不少的商機。這個人情,朱華良自然記下了。
在寫給朱老太爺的信中,朱華良對朱攸寧身邊發生的事更會字斟句酌,對朱攸寧的才華能力都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而朱攸寧與杭州商會的諸位老闆忙著接待各地商會前來瞻仰御賜匾額的時候,京城裡大街小巷也傳遍了義商捐款報國的傳言。
酒樓茶肆之中,甚至有說書先生每天分三場說起這段書,將仁義伯以及杭州商會的義舉說的熱血沸騰,讓聽書的百姓們都對商人產生了極大的改觀。
就連街頭巷尾的幼童們,都學會了說稱讚商人的順口溜。
這些內容,就如同長翅膀會飛,不出半個月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也傳開了。
朱攸寧帶著人登上回富陽的船時,還聽見碼頭上有船工在議論,誇獎的言辭太過誇張,讓朱攸寧都不由得臉紅了起來。
喜歡家謀請大家收藏:()家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