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胡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詩人開頭的六句,宛若一組民間孩童嬉戲的風情畫卷。
“十四為君『婦』”以下八句,又透過心理描寫,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小新娘出嫁後的新婚生活。
在接下來的詩句中,更以濃重的筆墨描寫閨中少『婦』的離別愁緒,詩情到此形成了鮮明轉折。
“門前遲行跡”以下八句,透過節氣變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寫,將一個思念遠行丈夫的少『婦』形象,鮮明地躍然於紙上。
最後兩句,則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義『色』彩。
這闋詩的不少細節描寫,是很突出而富於藝術效果的。
如“妾發初覆額”以下幾句,寫男女兒童天真無邪的遊戲動作,活潑可愛,而“青梅竹馬”成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
又如“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寫女子初結婚時的羞怯,非常細膩真切。詩人注意到表現女子不同階段心理狀態的變化,並沒有作簡單化的處理。
再如“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八月胡蝶黃,雙飛西園草”,透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展示了思『婦』內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動,深刻動人。
………………
“我的頭髮剛剛蓋過額頭,便同你一起在門前做折花的遊戲。你騎著竹馬過來,我們一起繞著井欄,互擲青梅為戲。
我們同在長幹里居住,兩個人從小都沒什麼猜忌。十四歲時嫁給你作妻子,害羞得沒有『露』出過笑臉。低著頭對著牆壁的暗處,一再呼喚也不敢回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十五歲才舒展眉頭,願意永遠和你在一起。
常抱著至死不渝的信念,怎麼能想到會走上望夫臺?
十六歲時你離家遠行,要去瞿塘峽灩澦堆。五月水漲時,灩澦堆不可相觸,兩岸猿猴的啼叫聲傳到天上。
門前是你離家時徘徊的足跡,漸漸長滿了綠苔。綠苔太厚,不好清掃,樹葉飄落,秋天早早來到。
八月裡,黃『色』的蝴蝶飛舞,雙雙飛到西園的草地上。看到這種情景我很傷心,因而憂愁容顏衰老。
無論什麼時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請預先把家書捎給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遙遠,一直走到長風沙……”
那個時候,葉笙經常將一些唐詩宋詞背給紫月聽,而這《長幹行》也是其中一首。
紫月實在想不明白,那時葉笙才六七歲,為什麼會知道這麼多東西。後來,她跟隨蜀山派的前輩修仙,才知道在這個世上,有一種叫做“神識”的東西。
修煉出神識的人,擁有超強的記憶力、感知力、視力、聽力等,這簡直就是開掛的人生啊!
……阿笙,你依然在我的心裡,永遠都不會忘記。
……但是,這些年,你為什麼不來找我?
……如果我不去找你,那麼你是永遠都不會來找我的,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