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天際剛泛起魚肚白,縷縷金光傾灑而下,將皇宮渲染得莊嚴肅穆。祈寧
天際剛泛起魚肚白, 縷縷金光傾灑而下,將皇宮渲染得莊嚴肅穆。祈寧殿上,九百九十九盞鎏金宮燈全部點亮, 映照在白玉欄杆上, 折射出冷冽而華貴的氣息。
晨鐘悠揚, 武祈寧身著玄色冕服, 頭戴十二流冕冠, 緩步踏了進去。冕旒隨步伐輕晃,發出細碎的聲響。
香煙縷縷,燭火搖曳, 皇朝歷代先祖的牌位整齊排列在其上。
她淨手焚香, 虔誠地跪伏在蒲團之上。身後鐘磬齊鳴,百鳥朝鳳。
“武家第三十二代孫武祈寧拜見諸位列祖列宗。今天良辰吉時,孫奉天下之命,行大婚之禮, 懇請列祖列宗做個見證。孫欲與金紫光祿大夫太傅宋時微成親。今大禮已成,必當恪守天道, 與其同修德政,共輔黎元。佑願列祖在天, 願我朝社稷昌隆,萬邦鹹寧。”
認真三叩首了之後,武祈寧小心翼翼地瞄了上頭的牌位一眼,見一切如常,沒有什麼變化後,緩緩舒了口氣, 接著道:
“所有的一切皆是孫一人所為,是孫大逆不道, 違綱常之序,執意與其締結連理,與旁人無關。若先祖震怒,亦可降罰於孫,雷劈火焚,折壽減祿,皆無二話。唯願風波止於此身,勿將罪責牽連於孫之所愛。”
玄色冕服在有些冷冽的殿中紋絲不動,玉珠垂落如簾,卻遮不住她眼中灼烈的光。
按照流程祭拜完後,武祈寧轉身跪拜著最下面那個牌位,肅穆的臉頰放鬆了些,她彎了彎嘴角,得意地揚了揚眉,似是在炫耀她的戰績。
“孩兒拜見母皇。孩兒如今年二一,已經是大權在握的皇帝了。那些困擾母皇多年的世家皆被孩兒斬於劍下,也算替皇姐和您報仇了。”
“若不是您留下的輔政大臣太傅宋時微在暗中協助,孩兒定還要被那些世家欺負好久。您在天有靈,可要替我倆說說情,若先祖震怒,您可得替孩兒攔著些。孩兒皮糙肉厚不要緊,太傅身子骨弱,可禁不起折騰。”武祈寧沖牌位眨巴了下眼,拉長語調似乎在撒著嬌。
似乎想起什麼,她幽怨地癟了癟嘴,親暱地埋怨道:“您留的遺旨孩兒瞧見了,您也不知道多提醒一下孩兒,孩兒差點就傷到太傅。從此便要孤老終生了。”不過那時她年紀輕,心思淺,若她知曉了,指不定會露出端倪,誤了大事。
“太傅足智多謀,聰慧機敏,為我朝鞠躬盡瘁。孩兒定會好好待她的。孩兒再次拜謝母皇,有先見之明,給孩兒留了個這般好的娘子。您便放心吧。您看著長大的兩個孩子日後定好好的。”
武祈寧絮絮叨叨跪在地上念著。時不時囑咐先帝看著點先祖們,若其震怒,一定要在夢中給她報信。她好提前將太傅藏起來。
她覺得母皇自幼便寵著她,給星星給月亮的。如今她已然長大,沒小時那般幼稚無知,她不提那些過分的要求,只是想要與她的太傅成親,又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她定不會生氣怪罪的。
據她所知,先祖們也不是沒有喜歡女子的。若不然,她哪會跟之效從啊。
悠揚的鐘聲猝停,武祈寧踏出了殿。喜氣洋洋地朝永寧殿去。不知按照她的要求佈置好了沒,她想象中的滿宮紅裝。
就是有些委屈太傅了,不能昭告天下,告之萬民。
良辰吉時,大好的日子,武祈寧便以身體不適為由罷朝三日,給大臣們放了個小長假。
那些大臣只是沉默地望了她許久,躬身告退。
她與太傅之事雖沒刻意宣揚,但也沒有隱瞞。朝中那些老狐貍差不多都能看出端倪。
任誰瞧見太傅經常衣冠不整地從永寧殿出來,陛下召見太傅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時間越來越久,甚是連夜宿皇宮都是常有的事,也會覺得兩人有貓膩。
有臣子還在暗中洗腦她們兩只是師徒情深,哪怕是皇帝,孝敬護著自己幫自己奪權的帝師也是應當的。有的臣子卻早就已經放棄了。
比起皇帝疑似與太傅有一腿,還是皇帝是個懦弱無能,快要被世家推翻的傀儡皇帝比較可怕。後者皇朝便要改姓了。
反正陛下已經立了太女,有了後嗣,她們看好太女不被她倆帶歪即可。陛下暗中怎樣,她們稍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便過去了。
只是,陛下您能不能收斂點,這樣讓她們很是難做。
政事一處理完,那眼睛就長在太傅身上了,眨都沒眨一下。做何事都要黏在太傅身邊,離開一會便渾身難受,她們又不是瞎的。
若武祈寧得知那些大臣們崩潰的心理,只會理直氣壯地道:她年少,情愫初開,又初嘗人事,還被那群世家壓迫了許久,沒有安全感,恨不得時時刻刻黏著自己的娘子,不是一件常事嗎?
對於武祈寧這種暗戳戳挑釁朝臣,彰顯她們關系的行為。宋時微只是嘆了口氣,什麼也沒說。
她本就愧對於武祈寧,因為自己,未能給她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自然就頗為縱著她的所作所為。
只要不危害朝政,使黎庶生難,她想要作何都是行的。若有朝一日,眾臣彈劾,百姓生嫌,也由她擔著。
畢竟她是她的太傅,陛下行為有虧,皆是她教養不到之職。哪怕千刀萬剮,她亦無悔。
但若是有人膽敢越過她擅自履行教誨之責,那就不要怪她翻臉了。
陛下是她的,是她的徒兒,她的孩子,她的心上人。
年少輕狂,尚不更事,這很正常。她可以教,也可以罰,但絕不容許任何人指染插手。
瞧著陛下那張笑意盈盈的臉,蠢蠢欲動的大臣深吸一口氣,終究還是忍不住,拿著笏板跳了出來,還未說出口,最前方那一緋紅的身影便回了頭,瞥了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