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宋聖上英明神武,天兵百萬,個個豪傑。
豈懼區區遼金。
如今北方兩國內部大亂,我等若不趁此時機出手奪回燕雲,日後恐再無機會。”
鄭居中反駁:“童太師此言差矣。遼國雖亂,金國卻日漸強盛。
若等金國徹底將遼國覆滅,我大宋必會成為這群野狼的下一個目標。”
童貫也道:“金國可是我們的盟友,鄭大夫如此說,未免有些挑撥離間的意思。
難道你收了遼國的金銀不成,如此幫契丹說話。”
“你!你不要血口噴人。”
趙佶喝道:“好了,事情如何處理,朕自有論斷。
鄭御史身體欠佳,這些天就不必上朝了。”
鄭居中長大了嘴巴:“我,我,這!”
雖然早就有心理準備,可沒想到自己還是這麼快就步了宿陳兩位太尉的後塵。
“哎,臣身體不適,請陛下准許先行告退。”
趙佶點了點頭:“准奏。”
鄭居中一甩袖子,頭也不回的出了大殿。
這回朝堂上再也沒人敢跟童貫對著幹了。
君臣商議好了出征的兵力和時間。
只是還有最後一件事情懸而未決。
伐遼不同於南征。
方臘就算起兵建國,在宋朝君臣眼裡最多也就是實力強一些的草寇而已。
底蘊不足,隨隨便便就能解決。
但遼國不一樣。
那可是佔據華夏北方二百年的強鄰。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破船也有三千釘。
對待遼國肯定不能像對待方臘一樣隨便。
得有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將總領全域性。
王稟劉鎮能力不錯但威望不足。
統領一路人馬,手下各軍都多有不服,別說統帥全軍了。
現在能擔起伐遼大任的,只有兩人。
一個是劉法,一個是老種。
童貫的第一選擇本來是劉法,因為老種和自己秉性不和,兩人在合作的過程中經常會生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