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想他們還沒開始行動,就接到了東京傳來的聖旨,讓他們馬上進京勤王,解許州之圍。
這一道臨時傳來的聖旨完全打亂了劉法的計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逼得他不得不從敵人的後方轉向前方。
如此一來必然要受到更大的傷亡。
但是他也沒辦法,雖然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這種話在宋朝不適用。
宋朝的皇帝不信任武將,一但劉法抗旨,就算他最後成功剿滅了王慶,他的下場也不會比王慶好太多。
可是朝廷下這種命令完全就是不過腦子。
聖旨命劉法立刻前往東京救援。
但京兆府南邊是秦嶺大山,前往東京最近的一條路就是沿著黃河,過華州、陝州,走西京洛陽,再過鄭州到達東京。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西京已經被王慶所佔,他要過去東京就得先過洛陽。
繞道山西,山西多山路,還有田虎盤踞,不會讓他輕易過去。
淮西軍的面還沒見到,光是這一道聖旨,就讓劉法焦頭爛額。
朝堂之上,眾卿還在商議一件事。
就是劉法大軍的參軍。
按照宋朝的規矩,大軍出征,必有文官擔任參軍。
參軍的職責不只是出謀劃策,還要幫皇帝看好武將,防止武將叛變。
蔡京雖然已經去朝,但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還在。
這次推舉參軍,他就命自己的門生們參奏了一個跳的最高的上去。
王黻、梁師誠、楊戩、李彥四人就推舉了一個他們最討厭的反對派去當參軍。
前兵部侍郎,現吏部員外郎張克公。
此人是張叔夜的從弟。
朝堂上的刺頭。
蔡京還當政的時候,就屬張克公罵他們幾個奸臣罵得最狠。
後來蔡京是在忍不住了,就把他發去吏部當了六年閒差。
前不久蔡京罷相,張克公第一時間跳出來,集合了許多蔡京政敵,準備趁機把蔡攸和其他幾位奸臣一起扳倒。
可惜人家蔡京罷相是主動辭職,可不是宋徽宗幡然悔悟。
張克公聯合了諸位清流大臣,和太學生聯名上奏。
奏疏中言辭激烈。
“小臣張克公,攜諸公並太學子謹告陛下淮西王慶造反情形,上達聖聰。
王慶起於淮西,轉戰荊湖。
五年至此,官軍不能擋。
非是軍士不強,兵甲不利。
實在是朝中奸黨,收受賄賂,隱匿戰況,任賊肆虐,欺瞞陛下。
推說軍士們水土不服,且罷兵休戰,以致今日,釀成大患。
王慶事態猖獗,前月再破雲安州,擄掠,無惡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