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軍士戰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攻城方沒有守城方三倍以上的兵力都很難破城。
就算攻破了城池,也是損失慘重,得不償失。
所以古代大多數的攻城戰,最後很可能會演變成消耗戰。
圍城一方為了儲存實力,往往是圍而不攻,等待城中的糧草補給消耗殆盡,最後便可輕而易舉的拿下城池。
當然,這是建立在雙方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
梁山兵馬面對東京禁軍,不僅是實力上的壓制,還有心理上的優勢。
現在守城的這位兵馬都監,名叫潘岳。
正是當初的八都監之一,許州兵馬都監李明的副將。
當初李明在陣前被索超所斬。
潘岳就帶著殘兵逃離了戰場,半路與童貫匯合,返回了東京。
後來許州兵馬都監的位置空缺,潘岳就補了上去。
朝廷調集兵馬防備梁山,他也從許州調到了單州。
潘岳跟梁山兵馬對過陣,深知梁山兵馬戰力之強。
所以到了單州以後,每日都派人盯著離自己最近的濟州的動向。
右廂兵馬一動,他就立刻準備全面防禦。
賭的就是自己全力防守,等朝廷大軍來援。
可惜援兵應該是等不太到了。
東京禁軍現在分為了四部分,一部分在京東西路防守梁山。
一部分跟隨童貫大軍南下征討。
另一部分在攻打王慶的淮西軍。
最後的一部分就是東京的留守兵馬。
東京禁軍各有各的活幹,眼下根本就沒有能過來援助的兵馬。
除非抽調防禦西夏的陝西六路主力兵馬。
大宋和西夏常年征戰。
童貫帶到南邊的西軍,能算是西軍主力的只有劉延慶麾下的鄜州兵馬。
剩餘的幾州都不在宋夏邊界。
宋神宗熙寧初年,王韶開熙河,拓邊二千餘里,收復熙、河、洮、岷、疊、宕六州。
宋朝遂將新開拓的領土置為熙河路。
這樣,宋朝在陝西就有了與西夏的沿邊五路,自西向東分別是熙河路、秦鳳路、涇原路、環慶路和鄜延路,加上關中內地的永興軍路,合稱陝西六路。
這裡的路指的是經略安撫使路。
而不是像京東西路,淮南東路一樣的省級行政區。
陝西六路都隸屬於陝西路之下。
每路設經略安撫使一名。
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就分別是鄜延路和秦鳳路的經略安撫使。
執掌當地的軍政大權。
喜歡水滸真說請大家收藏:()水滸真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