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愛蓮做些雜務,上課的時候也能一起聽課,漲漲學問。
此次行動燒燬了放置在宿州糧倉的數十萬石糧草,讓官軍的糧草中轉出了一定的問題。
但這個問題並不是非常致命。
因為官軍之中也有能人,知道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
宿州的糧草只是大軍糧草的其中一部分。
而且前線大軍也不直接從宿州運糧。
宿州接收從應天府而來的糧草,再轉運到滁州。
滁州把糧草轉運到揚州,再由揚州轉運到前線。
燒燬了宿州的糧草,只會讓滁州的存糧暫時得不到補充。
揚州和滁州依舊存放有上百萬石糧草。
前線大軍十五萬人。
人數已經有不少折損,但也有十三萬餘。
西軍馬又多。
前線人吃馬嚼,一天要消耗的主糧、副糧和馬料就接近三萬石了。
再加上運量隊伍在路上的消耗。
每日消耗三萬石出頭不是問題。
一百萬石糧草,足夠前線大軍再用上一個月。
只要在這一個月內,朝廷把糧道補上,大軍就不會斷糧。
梁山此次行動看起來取得了大成功,但實際上卻不會對前線的宋軍造成太多的麻煩,至少是短期之內。
陸陽也沒有什麼再好的主意了。
四座轉運點只有宿州最好打,其他三座城就不是他能碰的。
希望能對前線的方臘有所幫助。
宿州遇襲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東京,也傳到了童貫的帥府。
不過童貫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宿州本就是四座轉運點中最不重要的一座。
就算裡面存放的糧草被燒了,也不會對自己產生太大的影響。
朝廷得知以後也沒什麼反應,只是命人迅速調集糧草,再次發往前線。
這次的轉運點選擇了離梁山更遠的壽州,並派駐了更多兵馬防衛。
讓梁山就算想故技重施也沒有辦法。
此次行動雖然沒能打擊到官軍,前線的方臘南軍知道後卻信心大振。
此刻他們正在進行極為關鍵的蘇州決戰。
蘇州的留守是方臘的弟弟,三大王方貌。
前不久,宋軍連續打破丹徒縣,常州和無錫。
呂師囊就一直敗退,一直從潤州敗到蘇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手下原本有十二個統制再加五萬兵馬,到現在孤家寡人,兵馬五千不到。
真是悽慘無比。
宋軍留下了兩個統制守衛常州。
轉眼就奔蘇州來。
領軍大將正是王稟、同行辛興宗、姚平仲、郭種荀、楊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