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帶領早就聚集的十五萬大軍,兵分東西兩路,南下征討方臘。
東路軍統帥為童貫,帶領婺州、華州、鄜州三萬兵馬,加東京禁軍五萬,共計八萬人。
西路軍統帥為劉鎮,帶領丹州、坊州、同州三路兵馬,加東京禁軍四萬人,共計七萬人。
這些人在江北的揚州集結,先渡江破潤州。
再以潤州為轉運點,沿太湖兩岸收復失地,最後在方臘稱帝的清溪縣匯合。
制定戰略之人卻有其能。
征討路線和方臘的擴張路線完全相對。
潤州乃咽喉要地,把控江寧府,與鎮江兩處。
大軍需先拿潤州,再以兩地為根基,徐徐圖之。
便可利於不敗之地。
大軍早已經收拾好了行裝,聖旨已下,兩路軍的先鋒使王稟、劉鎮便先率大軍出發。
另一邊,陸陽趕了許久的路,也來到了長江沿岸。
眾人打的是官軍的旗號,穿著官軍的衣甲。
現在正逢南方方臘起義,沿途各州縣還以為是朝廷派來的援軍。
再加上他們一路上也沒有擾民的行為,白天趕路,晚上休息。
各州縣派人過來詢問情況,就只說奉樞密院調令,南下討賊。
他們人多勢眾,各縣也不敢多問。
就這麼一路相安無事的來到了與池州僅有一江之隔的舒州。
陸陽喚來了斥候,詢問前方戰況。
斥候回稟:“寨主,前日,朝廷命池州、宣州、太平軍,江寧府的兵馬遏制方臘擴張的趨勢。
四地均派兵馬前去應對。
方臘命家餘慶為宣州經略使,帶領統制六員,都是歙州、睦州人氏,這六人分別是李韶、韓明、杜敬臣、魯安、潘濬、程勝祖。
這七人領著兩萬兵馬去打宣州寧國縣。
宣州團練使梁處領兵兩千去援,卻因方臘兵馬過多,不敢靠近。
知府以貽誤戰機為由,將梁處拿入大牢。
池州兵馬都監梁開明也被知府逼著去前線和方臘軍交戰。
梁都監卻說方臘勢大,不可力敵。
應當堅守城池,等待援兵。
也被府尹下了大獄。
現在還不知如何處置。”
大軍好不容易趕到了江邊,這次陸陽卻犯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