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氣質像一個書生,但卻沒有書生的弱氣。
微有兩撇小鬍子,面板是經過陽光照射形成的古銅色。
手上的繭子很厚,不想是握筆的,倒像是拿槍的。
梁中書問道:“你是何人,有何策要獻?”
許貫忠將袖子撫平,雙手抱拳道:“小人許貫忠,乃是大名府本地人氏。有一計,曰釜底抽薪,請相公品鑑。”
“好,你且講來。”
他沒有立刻說明計策,而是看向了旁邊的李成和聞達。
“兩位便是李都監和聞都監吧。”
兩人道:“不錯。”
“小人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兩位。”
聞達道:“你有什麼計策就說,哪來的那麼多廢話。”
梁中書呵斥道:“不得無禮!先生問你什麼,一定要好好回答。”
聞達嚥了口氣。
“先生請問,聞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許貫忠笑道:“沒什麼,只是些小問題罷了。咱們外出作戰之時。一般會把糧草放在哪呢。”
李成聞達也都是武舉出身,這種基礎問題怎麼能難得倒他們。
“行軍作戰,糧草輜重笨重難行,又佔地方。一般主力大軍不會隨軍攜帶,而是由後勤部隊在大軍後方建立補給基地,大軍本部只攜帶三天之內的口糧。相對的,糧草大營的位置,也必須在大軍三天路程之內,否則便容易斷糧,動亂軍心。”
聞達也明白了,許貫忠是想借著提問題引出他的計策,那他的計策應該就是劫糧了。
“哈哈哈哈,我還以為你能有什麼高論。
不過就是斷糧之計,可惜梁山賊寇斥候精銳無比,我們現在連大名府十里以外都出不了。
梁山也不是傻子,他們必定會把至關重要的運糧通道保護的嚴嚴實實。
你上哪裡刺探梁山的糧草大營。
不知道糧食在哪,又怎麼劫糧。
大人我看此人只是故弄玄虛,想趁機邀功罷了。”
梁中書聽聞達一分析,也覺得有些道理。
劫糧這種道理誰都懂,但得先知道對方的運糧通道才行。
糧草是大軍的命脈,自然是極為機密。
現在大名府已經成了聾子瞎子,又該如何探查梁山軍糧所在地。
許貫忠微微一笑:“你們不知道,我卻明瞭。梁山的糧草必定在北峰鎮。”
“你怎麼知道。”聞達驚異。
許貫忠滿臉自信。
“兩位將軍,梁山泊距離大名府有二百里之遙。
中間有臺前縣,陽穀縣和莘縣三座縣城。
按照李都監方才所說,大軍的糧草肯定放在離大名府三天路程之內的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