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魯達與陸陽等人分開之後便遇到了之前救助過的金翠蓮父女,他們沒有回到東京,反而是在代州嫁了一戶人家,喚作趙員外。
有一日魯達正在榜文前檢視,正巧被金老漢遇上。
他將魯達請到家中,趙員外一聽是金翠蓮的救命恩人,也是十分熱情的招待了魯達一番。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追查的官兵就找到了趙員外莊上。魯達不想連累趙員外一家,執意要走。但是趙員外卻有一個好主意。
他說:“我曾經發下宏願,度一人到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度牒我早已買下,只是不知提轄是否願意。”
魯達走投無路,沒有地方可躲,於是就順了趙員外的意思,在五臺山文殊院出了家。
在一個良辰吉日,文殊院長老智真禪師主持,為魯達剃度。
隨即拿著空頭度牒說偈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
從此人間多了一個花和尚,卻少了一個魯提轄。
智深在山上打坐參禪,卻屢次吃酒擾亂清規,為眾僧所不容,智真長老沒有辦法,便與他一紙文書,遣他去東京大相國寺修行。
三更半夜,五臺山文殊院,長老禪房之中。
油燈昏暗,一閃一閃。
智真禪師看著跪在身前的智深說道:“智深,此間你不可久住了,我有個師弟,名喚智清禪師,現如今在東京大相國寺做個主持,我與你修書一封,你去他那裡討個職事做,今夜我夜觀天象,贈你四句偈言,你可謹記,終身受用。”
智深跪下說道:“灑家願聽偈言。”
長老曰:“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魯智深謹記師傅偈言,三叩九拜。
他是個很善良的人,別人對他的好,他會一直記在心上。在他第一次吃酒鬧事的時候,眾僧都要求將他逐出五臺山,只有師傅智真長老一直願意相信他,教他誦經禮佛,幫他做了僧衣僧鞋。
他也想回應師傅的期待。
但是始終還是沒能禁得住酒的誘惑。自從他從那幫火工道人口中得知了山下不遠處就有一個五七百人的集鎮之後,他就再也忍奈不住身體裡翻滾的酒蟲對他的折磨。
山下的酒家早就得過智真長老的吩咐,不得賣酒給山上的僧人吃,智深便假裝是過路的行腳僧人,又吃了個酩酊大醉。這次不僅打壞了山間的亭子,還搗毀了寺裡的金剛,甚至打傷了寺裡眾多的僧人。
智深自知理虧,對智真長老的處罰也沒有怨言。只是有些捨不得自己這個師傅。
他背了行囊藏了書信,與一眾僧人和長老告別。
離開的時候三步兩回頭,臉上帶著的笑容,不知是苦笑還是脫離牢籠的釋然。
寺內眾僧人都趴在院牆上目送著魯智深離開,直到他消失在視線裡才爆發出歡呼雀躍的笑聲:“這煞星終於走了!”
長老讓火工道人們收拾了一下打散的金剛和山腰的亭子。
幾日之後,趙員外親自上山賠償了文殊院的損失,還幫佛像重塑了金身。
魯智深下了五臺山來到山下的鎮店裡,前些天他在此處打了一條六十二斤重的鑌鐵水磨禪杖,一口戒刀。
他到鐵匠鋪裡將兩件兵器取出,又讓店家做了一把刀鞘,結了帳,跨上戒刀,提了禪杖,背上包裹,跟店家和鐵匠告別之後便踏上了自己的江湖之路。
行人過往看,好個莽和尚。
但見:皂直綴背穿雙袖,青圓滌斜綰雙頭。戒刀燦三尺春冰,藏在鞘內。禪杖揮一條玉蟒,橫在肩頭。鷺鷥腿繫緊腳踝,蜘蛛肚栓牢衣缽。嘴縫邊攢千條斷頭鐵線,胸脯上露一帶蓋膽寒毛,生成食肉餐魚臉,不是看經唸佛人。
魯智深離了文殊院,一路往東京而去,因路上風景秀美,不知不覺間竟然錯過了宿頭,又往前二三十里,便見了一村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