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江拍戲的方既明,對於內地的訊息,全來自手機。
但是,第一次到香江的其他演員,才發現香江有很多不同尋常的事。
比如說,香江人對於現狀很不滿,認為是內地百姓搶走了他們的飯碗。但是, 由於香江又依賴內地的經濟,他們的話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不是內地,估計香江的地位在改革開放之後還會一降再降,沒辦法,之前香江的地位就是因為其他國家沒辦法進入中國市場,才需要香江去轉接。
可現在,世界各國都能透過to與中國進行平等貿易,也不用經過香江了。於是, 香江的地位開始下降。這就是香江人覺得生活不太好過的原因。當然了,香江人的生活水平還是線上的,所以這只是一部分的聲音。
更重要的是,來香江的明星看了外網,才知道歪果仁對中國有太多誤解,一個個都傻眼了。
方既明很清楚,這只是一部分罷了。
歪果仁打心裡都不希望中國強大,所以它們要在各種輿論中詆譭中國。要不是還有微博,根本就沒有一個乾淨的,相對客觀的新聞網站。
當然了,這個衝擊比七、八十年代到發達國家去的人要小很多。據說當年去到國外後,很多高技術人才直接崩潰了,也就不回國了。而一些沒崩潰的,發現這個差距很大,也有點悲觀。只有很少人才奮起直追。
而這些奮起直追的人才,才造就了九十年代以來中國高速發展的奇蹟。
方既明相信,只要再給中國十年時間, 世界將不得不面對一個自信的中國。
很多人就奇怪,為什麼方既明根本不在乎香江人、歪果仁的言論,曾經飾演女主角的曾雪晴就問過方既明:“方導,你怎麼好像什麼事都不擺在心上?你看看,剛剛那個香江人還在罵咱們是‘大陸仔’呢。”
方既明淡淡地說道:“管他們幹嘛?他們就是破落戶,以前是很闊的,現在不行了。再說了,他們也就只能罵一罵了,還能做什麼?”
曾雪晴有點不解:“為什麼不罵回去呢?”
方既明是熟知粵語文化的,別說香江了,哪怕是在粵省,對於來務工的外來人員,都會冠以一個“撈仔”、“撈妹”的稱呼。其實吧,這個稱呼並沒有多少貶義,只不過是用來區分本地人和外地人而已。
不過相比起香江,粵省的包容力就大很多了,要不然也不會成為發展的奇蹟。
“他只要不當面罵就沒事,還不準人家有幾句牢騷話嗎?再說了,你看看香江,除了中心地帶有高樓之外,那些建築是不是根本不符合你的想象?”方既明說道。
曾雪晴點點頭:“對對對,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就是自信。”方既明說道,“自信來源於實力,懂嗎?”
曾雪晴卻還是沒想通:“自信?實力?”
“就好像我拍這部電影一樣,為什麼我要拍?”方既明說道,“我不怕觀眾不喜歡嗎?”
曾雪晴搖了搖頭,說道:“不會啊,這部電影特別好。”
“哪裡好?”方既明反問道。
“就是……就是反應了香江當前的一些問題,但又不會很深入。”曾雪晴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