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既明為了中國電影,是操碎了心。
國內很久沒有出動漫電影了,方既明不惜“慫恿”顧弘業去做。
事實上,國漫也是有過巔峰的,比如當年一部皮影戲版本的《大鬧天宮》,簡直驚豔了世界。還有《哪吒鬧海》,也是經典。但是在動畫開展到90年代,中國動畫創作相對於世界動畫發展開始衰落。
這是因為在93年的時候,中國動畫市場開放了——其實不止是動畫片,電影也開放了。國家不再限制產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購,國外動畫片也好,電影也好,可以進入中國市場。但不同在於電影受到限制,而動畫片不再受限制。
但中國動畫片的產量少,原創作品只適應計劃經濟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場需求量不能被滿足。但白頭嗨雕、霓虹動畫業發展了20年,遠比中國要成熟,數量也很多,與國內形成強烈反差,中國動畫產業呈現了明顯的劣勢。
更重要的是,國內在動畫片銷售上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電視臺都是壟斷的,銷售上只有一種價格。面對如此巨大的消費潛力,國內單方面並沒有形成一個市場,這種劣勢也導致相當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其他地方。
也是從那時候起,國漫開始走向衰落,一蹶不振。
市場經濟化的十年,也是國內動畫市場化的十年。一方面,是產量和從業人員的數量擴大了,另一方面是真正有影響的作品寥寥無幾。也就是說,量大了,精品反而還不如原來。
要不是嗶哩嗶哩出現,方既明的“創意”給國漫爭了一口氣,國內動漫估計還要很長一段時間要沉淪的。
現在要搞動漫電影,也是想接著好動漫,把動漫電影的概念植入觀眾的腦中。然後,大家就會發現——原來國外的動漫電影,也不是哪樣都好的,中國也有能與之匹敵的動漫電影!
一旦建立了市場信心,那就好辦了。
只要良性發展下去,注重故事創作,那麼國漫將會迎來複蘇,最後融入中國文化,形成獨一無二的國漫。
文化底蘊,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根基。
在這一點上,中國不會輸給任何一個國家。
方既明潛移默化地給顧弘業灌輸這個概念,自然會收到一定的效果。其實也不用多說,只要顧弘業發現這樣能賺錢,他肯定會去做的。別說顧弘業了,其他動畫片製作公司看到有這樣的成功案例,他們還不會照葫蘆畫瓢嗎?
霓虹之旅,很快就結束了。
不是方既明想這麼快回國,而是春節快到了!
毫無疑問的,去年的六月,方既明依舊收到了春晚的邀請,可方既明深思熟慮了幾秒鐘之後,婉拒了。不是方既明清高,而是他不用透過這種方式出名了,這個大好的機會就讓給其他新人吧。
今年的春節,必然會過得索然無味。
因為林清漪是不能回來過年的,畢竟哈佛採用的是春秋制學期,每個學期的時長約為 1618 周。春季學期一般從一月中旬持續到五月底或六月初,秋季學期則從八月底或九月初到十二月中下旬。因此五月底到八月底有長達約三個月的夏季假期,學生可以選擇在這個時間段繼續研修課程,也可以選擇去參加實習、旅遊或者回家。
但這麼一來,就會完美的跟中國的春節錯過。
雖然可以透過電話等方式慰藉思鄉之情,但方既明覺得,還是等百度上市路演的時候,再去一趟白頭嗨雕那邊,與林清漪共度美好時光。
至於春節,還是隻能透過電話、網路影片見面等方式互訴衷腸了。
雖然不能見到林清漪,但方既明還是有事情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