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香江,也差了好多。
上輩子騰訊在香江上市,以每股3.70港紙的價格發售了4.202億股,募集資金達15.5億港紙。看似不少,因為那時候港紙還很值錢,最起碼比軟妹幣還值錢一丟丟。但對比起20億美刀,還是差了好幾倍的。
這足以說明了一件事,白頭鷹這裡還是全世界的金融聚集地。要想拿到更多的融資,還是得從這裡上市才行。
看看上輩子的阿里,上市當天發行了3.2億股,每股發行價68美刀,融資額為218億美刀。這簡直是天價融資,怪不得阿里上市之後就轉變畫風了,到處收購企業,財大氣粗得不行。這都是因為融資太多,燒錢起來毫無顧忌。
白頭鷹的股市裡,實在是有太多資金了。
方既明也是感慨,別看飛訊融資20億美刀好像很多。實際上,今年白頭鷹這邊最大的ipo是融資超過百億的。對比起那些巨無霸來說,飛訊確實像個嬰兒一樣,沒有一樣拿得出手的。
不過也沒關係,看看股票漲幅就好了。
這不,上輩子騰訊的股票已經去到過600多塊錢,相較於發行價,簡直是坐火箭一樣,比一些白頭鷹的網際網路巨頭的漲幅都要猛得多,足足翻了一百七十倍之多。這麼說好了,假如當時有人買了騰訊的1000股,那麼現在這人就可以付得起一套幾十平米房子首付了!要是買了一萬股,超一線城市的一套房都有著落了。
所以說,別看飛訊的發行價很低,可這偏偏是入手的大好時機。
方既明估計著,在ipo之前會進行多輪的詢價,只要方既明覺得這價格不是頂點,說不定開盤價比發行價都要高出不少。比如上輩子阿里,發行價是68美刀,可開盤價卻是92.7美刀,還沒開賣就漲了。這種情況是投資者最喜聞樂見的,因為很多人打著主意要半年後離場,賺一票就溜。
當年阿里的上市震驚全球,成為全球證券市場密切關注的大事,越來越多的西方投資者認識並瞭解中國企業的現狀和前景。
方既明覺得,飛訊就算達不到阿里這個狀態,也能讓白頭鷹的股民去了解飛訊。
飛訊是一家獨特的公司,一旦有人好奇走進來,那麼想走出去就很難了。
畢竟在白頭鷹這邊,飛訊是一個白頭鷹佬做經理,讓飛訊開始白頭鷹的本土化。還別說,這非常容易吸引到使用者。
隨著財經廣告的宣傳,飛訊上市的訊息俞傳俞烈。
終於,在10月16日這天,飛訊經過12輪詢價,近兩個多小時的詢價,開盤價為16.2美刀。
而開盤之後,這數值蹭蹭蹭蹭地往上漲,有種不漲停誓不罷休的氣勢。
僅僅一個小時後,飛訊的股票已經相較於發行價翻倍了,有些投資人眼都瞪大:這什麼都沒做,怎麼突然資產就翻倍了呢?!
郭文達都樂瘋了:“方董,你看了嗎,翻倍了,翻倍了!!!”
看著瘋子一樣的郭文達,方既明卻顯得很鎮定:“淡定,不就是股價翻倍嘛,這有啥的?我們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想想看回去怎麼把工作做得更好把!”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