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既明倒不是緩兵之計,而是他希望東方夢工廠多拍好電影,促進國內電影市場的繁榮,讓國產電影真正成長起來。
要知道在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下,國產電影其實是倒退的。
如果不是方既明的橫空出世,國產電影還得再過幾年才能找準方向,甚至還有可能走錯方向。
上輩子就是這樣,一些電影公司就發明了一個捷徑:小鮮肉+小花旦演愛情故事。這是一個可以資本操作的事情,資本最喜歡的就是能複製,能流水線一樣的生產。恰好小鮮肉電影符合了這個條件,所以小時代系列鼓舞了資本投身進來。
然而,粉絲被割韭菜割多了,也會變聰明的。
再後來,這個模式就失效了。說到底,電影還是藝術,藝術就需要人的感性創作,而不是流水線上的作品,那樣根本沒有靈魂。沒有靈魂的藝術作品,那就叫產品,不是藝術作品,別說行內人不覺得怎麼樣,觀眾也就吃一回翔,吃多了也吐。
所以,小時代後小鮮肉的模式越發的沒用,電影市場還是迴歸了理性。
方既明是絕對不會去碰小鮮肉電影的,就算是小鮮肉,也要是有演技的小鮮肉才行。小鮮肉不是罪,演技不好才是罪。看看四字弟弟,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為什麼?還不是四字弟弟肯在演技上下功夫?
又有演技,又有顏值的小鮮肉,哪個觀眾不喜歡看啊!
觀眾不喜歡的,只是那些沒演技的小鮮肉罷了。
在方既明的審定下,一些有潛力的導演都簽約了東方夢工廠,一些稍有名氣的導演,也慕名而來,大多是簽了幾部電影的合作,他們自帶劇本或者從東方中文網上物色。只要是好劇本,電影構思好,東方夢工廠都會全力支援,協調各方面資源。
這不,已經有多部電影準備開拍了。
方既明就很欣慰,像自創的劇本《情不自禁》《我的兄弟姐妹》《周王鼎》,這些都是很優秀的劇本,方既明在審過之後,修改了一下劇情,讓電影節奏更加緊湊,就給他們拍了。反正預算不多,一部電影就幾百萬的樣子,甚至《情不自禁》這個都市愛情劇只需要一百來萬,這就很划算了。
即便票房不佳,也能在飛訊影片上面拿回一些成本。
最重要的是,這給了很多有想法的年輕導演機會,也給了很多演員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去試錯。
這裡面投資最大的是《周王鼎》,是一個橫跨了幾百年的古董故事,估計要去到影視城裡拍。
去影視城拍是挺好的,取景真實。
但問題同樣也不少,比如每天的拍攝是需要租金的,這成本就不少了。
再加上服裝道具,樣樣都是成本。
不過呢,只要劇本好,哪怕是正劇,方既明也樂得讓他們去試手。
其實只要節奏控制得好,哪怕是這種故事片,一樣是有市場的。三百來萬的投資,只要票房過千萬就回本,剩下是純賺。一個保護國寶的故事,跟《舉起手來》差不多的主旋律,但結局很是悲劇,兩個男主角都死了。
為了這個故事,方既明甚至想起《舉起手來》,如果拍成兩部,那票房絕對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