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此時已經深秋,寒意陣陣。
但有一個火爆的訊息,傳遍了整個城市。
“四億了!”
“票房四億了!”
“《少林足球》居然這麼厲害?”
“方既明要封神了啊!人家的電影票房破億都難,他的電影居然四億票房了?!”
“沒辦法,大家都看膩了正劇,就想看點不正經的。”
“你怎麼知道方既明的電影不正經?他哪一部電影不是宣揚真善美?”
“我覺得是方既明的喜劇領先別人太多了,甚至是配樂,都領先其他電影太多。”
“倒不如說中國其他電影的水平不夠,落後世界主流一二十年。”
……
這樣的討論,在貼吧上,在學校裡,在辦公室……都在議論。不僅僅是燕京,全國都是如此。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特別是粵省的票房,高得讓所有人看不懂。
再深入研究,才發現方既明的喜劇電影都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國語版本,一個是粵語配音版本。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粵語配音是方既明自己錄的!
在粵省,哪裡見過多少粵語配音的電影?更何況是喜劇電影。再加上粵省的百姓又有餘錢,還愛追求新式生活,於是,電影票房爆了不稀奇。最厲害的是,粵語版本還進入香江、澳門市場,最遠還能去到馬來、新家坡……
只能說,方既明實在是太有“遠見”。咳咳,殊不知當初方既明想的是,讓原版的粵語展現出更多電影的搞笑細節罷了。
但這一個騷操作,讓很多電影人重視起粵語區的票房來。畢竟一個半省的票房,甚至能比得過四五個其他省份,這樣的票房大省,怎麼重視都不為過。於是,很多電影考慮出粵語版配音了。畢竟配音而已,也沒花很多錢。
這就造成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九十年代曾經輝煌過的粵語配音師,在九十年代末期已經沒落,再到崛起,這是一個神奇的翻轉過程。
現如今的粵語配音師,價錢早已水漲船高,讓很多行內人都看不懂了。
不得不說,這確實有點效果,因為老一輩的粵省人普通話是真的不行,聽不懂也說不出。有了粵語版本的電影,也能刺激他們進入電影院觀影。但效果嘛,到底有多好,很多人也沒察覺出來。
這就是癥結所在了。
畢竟配音,如果沒辦法做到平民化,用一些俚語,其實粵語的優勢並不大,還不如普通話。可惜的是,很多電影製片人都不懂這個道理,以為粵語只是單純的把普通話翻譯成粵語,僅此而已。
不管怎麼說,粵語都算是火了,連帶著粵語歌也再度火了一把。
只是在這個時候,《少林足球》突破四億票房之後,終於是要落畫了。已經延期上映大半個月的《少林足球》,足足在電影院待了50多天。從暑假檔,一直到學生上課,都還是那麼“堅挺”,票房在最後一週裡,甚至都還能維持在每天七十多萬、八十萬的票房,讓人感慨萬千。
很多影迷,不僅幾刷電影,還逢人就推薦。
其實看電影的東西,是隨大流的,周圍的人都去看了,你不看,就顯得有點落伍。
口碑好的電影,為什麼能這麼吸引路人粉?不就是這個道理嘛!
剛剛在賣啊蜜下飛機的方既明,在接到黃利成的報喜電話後,他也只是輕輕一笑,說道:“黃董,多虧了你啊,宣傳得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