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佈局,好像似曾相識一樣?”
在一家中式餐廳裡,林清漪有點詫異地問道。
方既明笑道:“典型的香江風格,tvb裡經常有的。”
林清漪恍然大悟:“我就說,怎麼總覺得這裡的風格好眼熟。”
“其實這樣的風格,香江在七十年代就很興盛了。”方既明說道,“所以大家會覺得,類似這樣的風格好眼熟。”
林清漪奇道:“不過看著好有年代感啊,一點都不像是二十一世紀。”
方既明突然笑了,說道:“在白頭鷹這邊,你見過多少建築像二十一世紀的?”
“……”
林清漪沉吟了一下,然後說道:“真沒多少。”
“這就是了。”
方既明笑道,“在一個已經過了快速建造大量基礎設施的國家裡,能有嶄新建築的比例不會超過5的。也就是說,他們的經濟都不靠建造基礎設施來推動。即便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建設好,但他們也不會花錢再建造了。”
林清漪有點奇怪地說道:“為什麼呢?好像波斯頓這邊的農村就是,基本上連手機訊號都不太好,全靠網路和有線電話聯絡。”
方既明說道:“成本啊,那麼大的農村,就幾戶人家,建造一個手機訊號接收塔的成本都收不回來。白頭鷹的資本,都是要賺錢的。哪裡像我們中國,哪怕是農村,通水、通電、通訊都要做好保障。哪怕你山上就幾戶人家,供電局還是把電線牽到你家。你說,單單收電費,能收回成本嗎?收不回的,但國家一樣要做。”
林清漪明白了:“所以,白頭鷹即便基礎設施破舊了,一樣不會再建?”
“對,因為中國是真正為百姓著想的,而白頭鷹呢,為資本著想。這就是差距,而且整個社會……你發現沒,其實並沒有多少活力。”方既明低聲說道,“白頭鷹的注意力,都放在金融上面了。”
林清漪點了點頭,她也感覺到了。
或者說,經常做調研的她,已經從資料分析中,看出了一些端倪。
誠然,白頭鷹這邊的第三產業很發達,但總讓人感覺到一種基礎不穩的擔憂。
“所以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白頭鷹這邊的發展,即便不停滯,也會陷入低速增長。而中國……大家都看到了,那是快速發展的代表。快速發展,就說明很多機會。”方既明是很清楚這一點的。
“嗯嗯……”
林清漪知道在想什麼。
方既明也笑而不語,他算是見識過白頭鷹的一切了,也就這樣子。說真的,大城市可能是真的繁榮,但到了鄉村,原形畢露。雖然,機械化農業生產還是白頭鷹厲害,甚至可以輪耕。但白頭鷹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太差,已經把農村和城市割裂開了。
這樣其實是很危險的,即便白頭鷹的城市人口更多,可實際上呢?農村的土地卻更廣。盯著城市找飯吃,一旦失衡,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方既明卻不會點醒那些人,畢竟半死不活的白頭鷹,比一隻能飛能打的白頭鷹好多了。
一頓飯吃過之後,離別的情緒突然縈繞在兩人之間。
林清漪已經有點不捨得了:“我很想回國了……”
方既明颳了刮她提拔的鼻子,把她攬入懷中:“你還得完成學業啊?”
“其實我挺後悔的,來到白頭鷹這邊,似乎也沒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林清漪很沮喪,因為該學的方法,在燕大的時候她已經全都融會貫通了。來到哈佛,更多的是調研白頭鷹的公司,看看它們用的是什麼資訊管理系統。
然鵝跟中國一樣,唯有幾個大公司,跨國公司才捨得花錢做資訊管理系統——不做不行,不然的話,工作都沒辦法開展。
但是,其餘的中小企業,根本不理會什麼是資訊管理系統。<ba的內容,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她覺得,總會是能用上的。
方既明卻很清楚,因為網際網路都是新生的內容,從誕生到成熟,也就幾年的時間。幾年的時間,怎麼可能沉澱出一個新生的專業呢?再說了,傳統的資訊管理系統,和現在的資訊管理系統,那是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