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哥,來來來,坐。我這裡沒啥好招待的,聽說這是什麼老樹茶,朋友送的,一塊喝點。”方既明很熱情招待了黃同福。
說實在的,方既明很看重黃同福,他覺得黃同福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埋頭幹實業的企業家。這一點上,他們有著共同話題。
“喝茶什麼,我也不太懂,有一口就好。”
黃同福看著方既明熟練地洗茶、沏茶,然後用公道杯分茶。這一套動作行雲流水,黃同福才說道:“方老弟回到了深城,也不說一聲。要不是徐總說了,我都不知道。”
方既明笑了笑,要是有朋友圈的話,黃同福就應該能第一時間知道了。
“這不是忙嘛,上市什麼的,太多東西要弄了。”方既明也是有感而發,這上市的工作太過繁瑣了。要不是有團隊幫忙,方既明覺得根本弄不清楚這裡面的條條框框。要是不懂的話,說不定就觸雷了。
“對了,方老弟,我們的電動車已經有眉目了。”
黃同福認真地說道,“我們開發了全新的電機技術,永磁同步電機,並採用科技含量較高的雙輪邊電機驅動系統,額定功率為75k,峰值功率為100k,能比上一代減少一半的電力損耗。越是低速,越能持久。不過,在高速上面,就耗電很快。”
方既明想了想,上輩子的電車似乎都是這樣的,這也是電動汽車的一個特性,在城市跑一跑還行,標稱能跑350公里,確實也能跑300公里這裡。但是在高速上面,能有250公里的續航都不錯了,甚至最後50公里還是要開車窗,關空調等等操作才能實現的。
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就是這麼來的。
這真的不怪製造商,雖然他們用極限資料標註里程,但電動汽車的特性就是開得越快,耗電量就越大。
方既明有點詫異地說道:“黃老哥,你們的研發實力超乎想像啊,這麼快就攻克這個難題了?”
“對,攻克了。”黃同福不無驕傲地說道,“如果是現在做電動大巴,續航起碼能達到550公里。”
方既明並不吃驚,因為電動大巴最合適的商用地方,還是城市公交。因為城市公交速度慢,平均也就在50公里每小時到60公里每小時這樣。要是遇到堵車、塞車,那平均30公里每小時都沒有。
這種工況下面,電動客車的里程續航就多了,550公里估計也是惠能測試平均功耗計算出來的。要是去到極限,說不定就突破600公里的續航了。這樣的客車,已經具備商用價值。
“是鋰電池嗎?”
方既明問道。
“對,磷酸鐵鋰電池。”黃同福說道,“儲能裝置總儲電量達到300.7kh,也算是不錯了。”這話裡面,藏著黃同福的那個小驕傲。
國內不是沒有車企開發電動車,但沒有一家能做到惠能這樣的,電池技術那都是最新的。
“關鍵是,有人願意買嗎?”方既明最擔心的,還是電動客車的銷售問題。雖然這裡面沒有方既明的股份,但方既明覺得如果惠能需要融資的話,以後方既明絕對會第一時間支援的。所以,方既明很在意惠能電動客車的銷售問題。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