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做了上市的決定,就停止不了了,因為股東也會催著你上市的。
只有上市,股東的投資才能回本,才能最大化,所以在這個節骨眼裡,飛訊幾乎是被逼著一路狂奔的。其實這種節奏,方既明不太喜歡,但也知道沒辦法。飛訊想要成為一個跨國公司,必須經歷這麼一步。
而上市的工作之繁瑣,方既明稍微審查一下,都覺得精力不夠用了。
做老闆,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幸好這個上市是靠著專業團隊運營,不然的話,方既明覺得自己都毫無頭緒。
深城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沒有人想到,它在二十多年前,僅僅是一個小漁村。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聚集在這裡,建設起來了一個大城市。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這裡都蘊藏著無數機會。
飛訊來到深城落戶,就是看中了深城的創新,看中了深城的活力。跟盛海不一樣,即便盛海的名聲已經響徹百年,但方既明知道,新興城市有著百年名城所沒有的活力,這是網際網路最需要的東西。
如果不是這股活力,深城不可能在短短二十幾年就追上盛海的尾巴。當然了,越往後越難,盛海的底蘊還是在那裡擺著的。
從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來說,其實在哪個城市,是有講究的。
在深城,能最大限度逼出企業的潛力——因為這裡的生活節奏實在太快了。哪怕是方既明在這裡,也要在九點多的時候,親自趕別人下班才行——這些年輕人太拼了啊!
盛海當然也有年輕人很拼的,但深城這種不要命的拼勁,還是挺少。
方既明估摸著,深城這裡很多年輕人心懷夢想,要幹一番大事業。而盛海那邊的年輕人,更多是按部就班地打工,沒有自己孤身下海闖一闖的拼勁。不過也是說不定的,哪裡都有人成功。但盛海這座城市,已經發展這麼多年了,機會確實不太多。
哪怕是留在盛海的hao123,員工的幹勁似乎也被城市的魅力給磨平了一些。
方既明也明白,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城市肯定會影響公司的。
就好像上輩子阿里在杭市,這個城市雖然也發展很快,也是阿里馬的故鄉,但杭市有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好享受。說實在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可不是亂吹的。於是,這阿里馬在經歷了上市之後,上進心就不足了。這也是為什麼阿里馬搞阿里生態圈那麼難的原因——員工沒動力了啊!
再一個,阿里的掌控欲那麼強烈,收購來的公司,一個個都被搞垮了,也是有點讓人看不懂。
這可能也是城市帶給一個公司的影響吧。
深城也不是毫無缺點的,雖然深城的效率高,但深城是一個只看結果的城市,這就導致了深城很多時候並沒有過深的研究,流於表面。不過瑕不掩瑜,有人提醒著就好。
讓方既明想不到的是,居然有客人到深城找他了。
惠能公司的董事長,黃同福。
“方老弟啊,你可是真的難見到喲!”
黃同福說這話不是無的放矢,上次他去燕京考察,也沒見到方既明——方既明還在拍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