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既明知道,這裝置容易買,但特效人才難培養。
電影,是一個工業,特別是在後期製作方面,那基本是一個流水線。可如果沒特效人才,這流水線就斷了一環。不能怪中國電影的特效落後,而是因為需求量問題。市場都不大,怎麼把特效弄起來呢?
好像《盤龍臥虎》,明明劇情不咋的,但好萊塢級別的特效,讓那些老外看了一個個驚為天人。所以,《盤龍臥虎》的全球票房才那麼高。
鄧有成知道方既明在驚奇什麼,他苦笑道:“好萊塢的電影特效公司最近在升級裝置,但舊裝置還能用的情況下,他們也不想直接丟了,所以就賣給了我們。即便是這樣,也花了將近百萬美刀。”
方既明知道,對於小工作室來說,百萬美刀已經很多錢了。
“我要求的特效很真實,真的能做到嗎?”
方既明還是有點不相信,“要不這樣,鄧總你這工作室成立為公司吧,我呢,算投資的,給你們一千萬,把裝置、人員都鼓搞起來。股份我也不要多,你看著給,怎麼樣?”
其實,這已經帶有一點談判的意味了。
不是說工作室不好,這工作室能有效避免過多的稅收,看看上輩子的明星紛紛成立工作室就知道了,就是為了逃稅避稅的。後來,等鄭妹爽子出事之後,那些個明星紛紛登出工作室,不得不說,真打臉!
其實,成立公司有成立公司的好處,誰不想把事業做大呢?
只不過鄧有成還是有點顧慮:“這個……方董,我得考慮考慮才能給你答覆。”
方既明笑了笑,說道:“鄧總不要有心理負擔,我只是想把電影做得好一點,對得起觀眾罷了。而且,這也是對你工作室最大的宣傳啊,一旦做成了,國內特效公司扛把子就是你公司了。到時候,很多中小製作的電影都來找你公司,這錢不是嘩嘩的來?”
這不是開玩笑的,上輩子就是如此。
中國的特效,因錢而異,超越好萊塢水平不敢說,但接近是絕對沒問題的。
關鍵就是錢跟沒跟得上,跟得上的話,跟好萊塢平起平坐絕對問題。不信?看看《流浪地球》去!超過75的特效,是中國團隊製作的,足以說明了水平。但如果現在不投資特效,不做特效,以後怕是連25都沒辦法分一杯羹。這,就是差距。
鄧有成沉吟了一番,說道:“那方董想要多少股份?”
“其實我要股份,不過是想有一個穩定的特效公司罷了。因為我以後拍電影,很多需要用到特效的。”方既明不誇張地說道。確實,在科技發展的未來,特效將會是電影一大賣點和噱頭。
而且方既明腹黑地想著,如果鄧有成“誓死不從”的話,那麼方既明就不客氣了。
首先,方既明會成立一個特效部門,然後利用東方夢工廠的名義挖西山工作室的人才。
這還是第一招。
第二招,方既明會跟西山工作室搶生意,直接讓西山工作室少80以上的收入。
第三招,就是利用資本,強迫鄧有成最後把西山工作室賣給自己。
不得不說,方既明是先禮後兵的,有錢大家賺才是王道。可你不上道,方既明就不得不用一些手段,讓你變得上道。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