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要打磨劇本,方既明也要開始琢磨一件他以前沒有考慮過的事——特效。
沒錯,《少林足球》裡面用了大量的特效,在2002年,特效技術已經發展得像模像樣了,雖然還是很假,但比之前好太多了。甚至可以說,只要捨得投資,那麼特效技術就不存在瓶頸。關鍵是製作特效的裝置、人員的工資問題而已。
特別是裝置,這些裝置簡直是貴到離譜,一套裝置都要幾百萬上千萬美刀。而且,用到的次數不是很多,關鍵是還容易被淘汰!
要知道,電影特效的蓬勃發展是2003年開始,一直到2015年到達一個峰值,單單是這段時間裡,特效裝置都更新了好幾代,從2d到3d,從實景拍攝到綠幕拍攝……這裡面的進步,可以說是一日千里。
所以,這會投資特效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然而,缺了特效又不行。因為好萊塢那邊的特效公司雖然很專業,但收費貴。收費貴也就罷了,關鍵是還排不上隊!
要知道,好萊塢一年拍多少電影?好幾百部,都盯著那幾個特效公司呢,方既明這部《少林足球》的特效鏡頭又多,輪到自己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原版的《少林足球》從2000年開機,一直到2001年7月才上映,這裡面要等多久,方既明是有數的。
雖然後期製作和特效是同時進行的,但長達大半年的後期製作,也是讓人崩潰的。
所以方既明打算投資國內的特效公司,最好是佔有一定的股份,這樣才能發展中國的特效。
有些電視劇的特效實在是太敷衍了,堪稱是五毛特效,甚至是一些網友自己製作的特效,都比那些電視劇好。
沒辦法,那些電視劇的經費有限,沒辦法做出那麼逼真的特效。
突然,方既明想起來,好像《尋秦記》也是要做特效的,雖然不是很多,但似乎做得也不錯。
想到這裡,方既明立即給伍嘉榮打了電話:“老伍啊,《尋秦記》的後期是哪個公司做的?”
“啊?方董,不是公司啊,他們是一個團隊,不算公司。”
伍嘉榮在電話裡面很驚訝,“叫西山工作室。”
“這樣,我想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效團隊,甚至是特效公司,不要求控股,只要一點點股份,你問問他們肯接受投資嗎?”方既明太清楚了,如果是把他們變成自己的員工,那麼他們就不會有積極性工作了,還不如去投資他們。
“方董,這我就不知道了,他們的工作室也在燕京的,要不我跟你一起去問問?”
伍嘉榮說道。其實,伍嘉榮也很希望有一家屬於“自己人”的特效公司,而不是每次拍電影、電視劇都要求著人家做特效。即便你給了錢,不是自己人也很難用心做好特效的。
一個特效好不好,足以關係到畫面的精緻感。
一般的電影、電視劇也就罷了,可方既明要做的電影、電視劇都是精品,那對畫面就很高要求了。
“行,走吧。”
很快,方既明讓司機找到了西山工作室。
這確實是一個工作室,因為就是幾間辦公室而已。
方既明等伍嘉榮過來之後,才狐疑地說道:“這是特效製作團隊?!”
確實,方既明即便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啊,這樣差的環境,能放得下好裝置嗎?
“他們算是國內一流的特效團隊了。”
伍嘉榮很無奈地說道,“但還是沒辦法做大型的電影特效,要做的話,他們不夠錢。”
確實,方既明太清楚了,一套大型電影裝置,需要幾百萬美刀,這是很昂貴的。不是所有的老闆,都捨得買。要知道,現在不是特效為王的電影時代,反而更傾向於實拍。如果是未來幾年,反倒是這些裝置會便宜很多——畢竟技術升級了,再加上需求量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