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不過是在清庫存罷了,你放心,很多友商會推出ap手機的。”方既明不在意地說道。
“那方董,我們下一款手機,要怎麼做?”
徐助華被方既明這麼一說,內心也安定了許多,甚至問起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是說了嘛,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就行了。當然了,外形要有變化。”方既明說道,“比如螢幕要更加清晰,攝像頭要更加清晰,晶片處理要更加快……反正更加強大就對了。要明確,我們第二款手機不是創新,而是鞏固地位。但是,我們還有繼續預研,比如說觸屏手機。”
其實在功能機時代,還有很多奇葩機型的,但那些都不是什麼好路子,一旦出現那樣的腦洞,說不定以後會走偏了。
正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要是一味取巧,很難再穩紮穩打的。
“觸屏手機能行嗎?”
雖然託羅手機在1999年的時候已經上市了一款觸屏手機,但反響並不好。所以,也難怪徐助華會質疑。
方既明笑道:“供應鏈會越來越高科技的,觸屏手機也會越來越好。我們要做的,不是第一個推出市場,而是推出一款成熟度很高的手機,擁有不輸鍵盤手機的操控性,也擁有獨到的使用體驗。”
“科研方面,我會跟進的。但價格戰……我們真的不接嗎?”
徐助華還是嘆了口氣,“最瘋狂的多科,已經算是咬著牙根賠本賣手機了。”
“多科?”
方既明的語氣很古怪。
要知道,多科在手機界,那可是先驅級別的公司。早在1984年,就開始專注手機領域了。但跟方大集團一樣,走的是貿工技路線,技術除了吹噓還是吹噓,所以這麼多年來,沒有怎麼進步過。
在1999年,多科引進喪星技術,推出了不少新款手機,其中還有第一款中文雙頻手機。於是,這一成就當初被報紙吹得天上有,地下無的。而且手機售價也不便宜,動輒在三四千。在手機的銷售上,多科策略上避開燕京、盛海、羊城等被國外品牌佔領的市場,從二線城市下手,抓住了金陵、榕城、長安等城市,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賣了一段時間手機,多科意識到自己發展的瓶頸就是名氣不足,於是請了一個天王巨星代言多科手機。於是,多科成了2001年中國企業品牌推廣的成功典範。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多科底氣不足。<a手機。談判很辛苦,多科根本沒啥底氣。因為當時喪星跟其他友商也在津門、金陵談。也就是今年,2002年,喪星才授權多科生產cda手機的技術。<a手機,達成了投資1.9億美刀建立國內最大cda手機生產線的協議,喪星每年將提供給多科數款機型用於貼牌生產,同時雙方還約定,喪星不得在包括香江在內的中國本土市場銷售同款機型,而國家計委批准的19家cda手機生產企業,多科名列其中,從事da手機生產的廠商由生產gs的9家變成了19家,戰鬥越來越激烈了,不久之後,當時還在做cda業務的中國聯通就斥資4億美刀向多科和喪星合資公司訂購了70萬臺手機
多科如日中天,卻依舊打價格戰。
方既明想了想,說道:“不用管它,這都是最後的瘋狂而已。”
徐助華不相信這個,他只是覺得方既明真沉得住氣,神州手機都滯銷了,他還不慌不忙的。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