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最反感的地方就是,莫名其妙的來第三者。啊,我要瘋了,這是肥皂劇嗎?”
“感覺自己被騙進了電影院!”
“沒有你們說得那麼差吧,我覺得還可以啊?”
“樓上估計是沒看過好電影。”
“我準備好了爆米花和紙巾,然後爆米花吃完了,紙巾沒開過。我想說,《深度愛戀》什麼的,就這?!”
“其實如果按道理講,拍得也不算差,但就是不驚豔。我只能看一遍,第二遍不想看了。”
“這種電影很好啊,不燒腦,我喜歡!”
“我本來不感興趣的,你們討論得這麼激烈,我就去看了一下。好吧,成功把我噁心到了。”
……
好吧,這篇帖子裡,有一大半是在罵《深度愛戀》的,也有一小半覺得“拍得還行”,“沒有那麼差”……
說實話,那小部分人才是理性的。
但是電影這東西,明顯是不理性的好嗎!只要被“蠱惑”了,觀眾就會進電影院的。嗯,所謂的“蠱惑”可以是刻意的宣傳,也可以是口碑發酵,甚至可以是愛國情懷什麼的……都是這類的範疇。但“蠱惑”也有反向的,比如有的觀眾被差口碑影響了,不去看;也有的討厭道德綁架,什麼不看就不愛國;甚至有觀眾討厭刻意宣傳……
林林總總,都是電影不理性的體現。
要真的電影是理性的,那麼就不會以票房論成敗了,直接把拍電影的技術羅列出來,誰高誰低的,肯定有標準。但是呢,電影偏偏沒有個標準,如何是好電影,如何是差電影。票房,可以體現大部分觀眾的喜好,只能這麼說,它是個標準,卻不是唯一的標準。可方既明覺得,觀眾比所謂的“專業人士”客觀多了,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
天地可鑑,方既明真的沒操縱網路上的口碑,甚至還沒來得及引導,網友們就自行抨擊起來了。
“大家都在貼吧討論電影,不如建立個電影評分網站唄?”
方既明一拍大腿,豆瓣、爛番茄、貓眼評分……咳咳,這些都不是!想一出是一出的他,立即給康俊豪打了電話。
嗯,這半年輪到康俊豪去管理好導航公司了。
“喂,阿豪,準備著手建立一個‘好評網’,先注重電影、電視劇、音樂的評分。對,是十分制的評分,使用者來打分,我們不要操縱。等成熟之後,再擴充套件到線下的店鋪什麼的。我們要做公信力的事情,估計我們一做,就有好多網際網路公司跟著做了。沒事,我們專注做好‘使用者評分’這個內容,做出影響力來。”
康俊豪不太明白:“只是弄電影、電視劇、音樂的評分嗎?”
方既明想了想,說道:“嗯嗯,暫時是這樣。以後,還能加上書籍的評分,但一開始,還是從電影開始吧。這是一個大專案,可能要招不少員工。”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