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方既明竭力要求,蔡雨澤和孫詩薇能把歌曲從r&b變成普通流行歌曲。
看似差別不大,但這就失去其中韻味了。
“《因為愛情》這首歌很經典,我覺得應該放在去宋明熙家中的那段情節。”伍嘉榮倒是很沉浸在剪輯之中,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我也是這麼想的。”
其實對於一部電影的剪輯配樂來說,大多情況下是個人感覺。但也不乏英雄所見略同的時候,只是更多的是分歧。比如片尾曲用了《i beieve》,伍嘉榮就覺得這首歌有點不搭——咳咳,能搭嘛,一首本來是韓文歌,其他要麼是r&b,要麼是男女對唱。
只不過在方既明強烈要求下,還是用了《i beieve》。
伍嘉榮沒有剪輯權,只能聽之任之了。至於其他沒有歌詞的配樂,方既明初步剪輯了一下之後,就讓蔡雨澤過來主刀了。
當然了,終剪權還是在方既明這裡的。
孫詩薇倒是很奇怪,方既明的音樂素養是從哪裡學來的,那驚人的直覺很是讓她這個專業人士汗顏。
“方董,這裡我覺得用這一段配樂比較好,因為氣氛比較凝重。”蔡雨澤建議道。
方既明笑笑道:“我希望營造一種預感不妙的喜劇衝突效果,這個適合用在分手那裡。”
“哦……”
看著自己的學長有點受打擊,孫詩薇皺眉道:“可這樣不是很突兀嗎?”
“那我們再看看。”
方既明也沒有解釋,而是讓蔡雨澤把配樂放上去後,然後大家一起看這一段。
果然,在這個場景裡,用上方既明說的配樂後,大家眼前一亮:配樂還能這麼用?!
好吧,其實這種手法,香江已經用很久了,不外乎是製造喜劇衝突。只不過,在內地這裡並不習慣這種風格罷了。有時候,好的配樂能讓電影增色不少,甚至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比如,一部恐怖片如果沒有配樂,那可能拍出來就是搞笑了。氣氛的渲染,配樂是很重要的。
可以說,一部電影的情節推動都是靠配樂!
沒有配樂,就好像汽車少了潤滑油,電影也就生澀了。
蔡雨澤的功底很紮實,但他顯然不是什麼電影配樂大師,對於電影的理解不夠。
“阿澤啊,你以後多看看香江的電影,多看看好萊塢的電影,看看他們是怎麼配樂的。”方既明嘆了口氣,說道:“你的水平在國內還算勉強,但要做好電影配樂,還是差了點的。差了就是差了,你悟了就是悟了,沒悟就是沒悟。”
蔡雨澤點點頭:“以後我會多看電影的……”
孫詩薇不服氣地說道:“方董,你好像比我們還小吧,你又懂那麼多?”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其實我只是想演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