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橦笑了:“為了配樂,超點預算不算什麼。”
方既明點了點頭,然後說道:“老師,我們繼續剪片吧。”
“好!”
……
就這樣,一連八日,兩人都窩在剪片室裡,要不是方既明不能翹課,早就剪完這部九十分鐘的電影了。畢竟能用的素材不多,也就特寫、近景、中景和遠景一些變化而已。場景是固定的,很多時候都是固定機位拍攝。當然,也有一些移動的鏡頭,這些拍了好幾次。
主要是因為攝像師沒什麼經驗,對於這種鏡頭沒辦法處理抖動的問題。
這會,可沒有什麼穩定雲臺,如果沒有滑軌的話,真的全靠手持了。而穩不穩,就是一個攝像師經驗問題。
沒辦法,還在當學徒的兩位攝像師,浪費了不少膠片。最後,方既明只能寬容他們,讓他們拍出好鏡頭。幸虧這樣手持移動鏡頭不算多,不然可真的難了。
八天之後,拿著初剪好的電影,方既明鬆了口氣。
胡橦也好像挺累的,但精神卻很亢奮:“這絕對是一部好電影,如果上映的話,票房應該不會差!”這是一個電影工作者的評價,很客觀。事實上,一部電影票房能有多少,剪輯師最清楚。因為在剪輯的時候,已經大致明白劇情走向了。
而電影工作者,只要客觀看待一部電影,那麼口碑如何,票房多少,大致心裡會有一個數的。
方既明說道:“是啊,現在就差配樂了。”
初剪不容易,這是真的。
這八天裡,胡橦看了劇本不下二十次,把所有素材看了不下五遍,直到完全吸收所有資訊。據胡橦自己說的,他已經把方既明和他最偏愛的角度和鏡頭、這些角度和鏡頭髮生的特殊時刻、對話中的特別臺詞都記下來了。
在剪片的過程中,兩人也經常會遇到分歧。胡橦經常向方既明表達自己的看法,但仍然要按方既明的要求去嘗試。兩人一同反覆修改一個場景或段落的次數數不勝數,按照胡橦自己話說,這是“考驗剪輯師耐心、靈活性和幽默感的時刻”。
至於復剪,是要加入特效、配樂和旁白的。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復剪沒有特效,也沒有旁白,最多是加入字幕和說明。至於配樂,也得方既明做出配樂才行。
“老師,我去見一個配樂師,順利的話,再過十幾天就能復剪了。”方既明笑道。
胡橦嘆了口氣,說道:“要那麼趕嘛,我都一把年紀了,想多休息幾天……”
方既明當作沒聽到:“多謝了,老師。”
胡橦看著方既明拿著複製離開的背影,笑罵道:“這小子……”
燕京,某西餐廳裡,一個身穿格子衫的男人有點侷促不安。
“不好意思,我來遲了。”
來人正是剛剛拿到複製的方既明。
“你是蔡雨澤?”
這男子連忙起身,跟方既明伸出的手握在一起:“你是方董?這……”
“太年輕是吧?很多人都這麼說,你不是第一個。”方既明笑道,“喝點什麼?”
蔡雨澤這才鬆了口氣,他還真怕是業界的老人,這一下他好像信心十足了。“我來一杯拿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