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忽悠住了顧弘業,方既明才得了一刻安寧。
看了看時間,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方既明去到校外買了糖炒栗子,當做了宵夜。回到剪片室,胡橦還在紅著眼看素材。
“老師,吃點栗子暖暖身體。”
方既明把糖炒栗子遞過去,胡橦也不客氣:“剛剛買的?”
“嗯,天冷了,吃點熱乎勁兒的。”方既明吐槽道,“這燕京的天氣也太冷了,才十一月呢。”
胡橦笑道:“南方來的人都這麼說,不過這些年算好了,有暖氣。以前啊,都靠蜂窩煤。一到晚上,蓋幾床被子都還是冷到要打冷顫。”
方既明倒是沒見過以前的燕京,但前些年的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確實還不夠好,哪怕是燕京也如此。現在不一樣了,隨著國力的發展,中國的基礎設施蓬勃發展,已經大有趕超歐美的意思。廣袤的農村不敢說,但在城市,只需要再發展十年,就輪到歪果仁羨慕中國了。
“日子總會越來越好的,要不然我們這些電影工作者,都不知道去哪裡吃飯呢。”
方既明開了個玩笑。
胡橦也笑了,剝了一個栗子拋入口中:“又糯又香,挺不錯的。這是滇省小板慄?”
“不知道,可能也是龍虎山的板栗,哈哈哈。”方既明笑道,“好吃就行了,何必論它出處。”
胡橦點了點頭:“你這電影,是打算送去參加評獎?可惜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已經結束了。”沒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一般是在每年的八月到九月舉行。
“時間不對啊,我想盡快上映。”方既明說道,“當然了,如果趕得上柏林電影節就最好了。”
是的,柏林電影節,是在每年的二月份舉行。
方既明的意思是,能趕得上就趕得上,趕不上也沒事。
反正方既明估計,在中國電影市場也能收割個一千多萬票房,要是運氣好,三千萬票房也不是個事。要是有三千萬票房,那麼方既明的“東方夢工廠”影視公司就能獨得一千萬盈利,這可是了不得的收益了。
至於海外市場,有多少都是賺的。
胡橦點了點頭,說道:“近些年,自從金森拿了個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藝術貢獻獎之外,中國電影還沒有在國際電影節上拿過獎。你這片子,應該很符合歐美人的審美,如果拿去參賽,估計能得到一個最佳劇本獎。”
方既明知道的,除了金森之外,還有一個國寶級的導演,拿了個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這個導演叫安夏生,地位跟上輩子的老謀子差不多,算是國師一級的導演。但那一次獲獎,已經是八十年代的事了,距離今年已經過去十三年。
“評獎這東西,有就有,沒有也不礙事。”方既明很輕鬆,“如果在中國上映的影片,柏林國際電影節還能接受參加評選,那就去評吧,也不差什麼。”
胡橦點了點頭,又吃了幾個栗子:“行了,工作吧,早點剪完這片子。對了,配樂你打算怎麼辦?”
“配樂?!”
方既明驀然才想起,還有配樂這回事。
是啊,配樂!
懂電影的人都知道,配樂不僅僅是錦上添花,更是畫龍點睛的重要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