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有上輩子那樣的票房——3.5億美刀,方既明覺得自己啥資金都不會缺了。因為那是全球票房!全球票房的3.5億美刀,在2000年這會,可是足足28億軟妹幣的!哪怕只能拿到三分之一的分成,那方既明也有足足九個億的利潤!
九個億啊!
不是九千萬,是九個億的軟妹幣!
那方既明還怕什麼研發啊,直接搞起來!要是再多一個億,都能上馬晶片研發了!畢竟晶片研發都是十個億起步的。重資產,重人才的投入,沒有十個億,連人才都招募不來。
當然了,方既明不會一步到位搞晶片的,因為這等於把所有身家投進去了。萬一流片失敗,那就是等於破產。
所以,方既明覺得他能賺到五十個億的時候,才有底氣搞晶片。
經歷過上輩子,方既明知道晶片是一定要搞的,不僅要搞晶片,還得搞光刻機。如果不在這些高精尖科技突破,就只能一直被歐美卡脖子。中國要想實現偉大復興,科技上跟美麗間一較高下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了,方既明也知道這個全球票房是不可能達到的。
因為上輩子這部電影是美麗間佬拍的,發行公司也是美麗間的一家發行公司。於是,這部電影才能在美麗間上那麼多畫布,才能創造所謂的“票房奇蹟”。說實在的,在美麗間發行公司不一樣,那麼一部電影不論好壞的收益都不一樣。一些能力差的發行公司,只能幫你弄到幾百塊畫布,你的電影院上座率再高,也逆不了天。但如果發行公司給力,在美麗間能給你搞到四五千塊畫布,哪怕平均上座率只有三成,你也賺翻了。
所以說,發行公司的重要性就在這裡了。
而中國電影,因為不是白人電影,就不是美麗間的主流電影。不是美麗間的主流電影,最多能爭取到兩千多塊畫布,這已經是逆天了。這上座率要超過六成,才能創下上輩子這部電影的奇蹟。然而,熟悉電影行業的朋友都知道,六成以上的上座率有多難。哪怕是上輩子的《泰坦尼克號》,一開畫超過九成的上座率,但到了最後,平均下來也就六七成上座率而已。
這可是大投資的大製作,都只這個上座率,可想而知有多難了。
更何況,這個平行世界的是中國人版本,那美麗間佬的興趣就更低了。能拿下一千五百塊畫布,上座率超過四成,方既明就覺得是巨大的成功。而且,還得找一個美麗間市場傳統的電影淡季進去,才能拿得到這麼多畫布。
“太難了。”
方既明搖了搖頭,然後小心翼翼把拍好的膠片拿出來。這些沒有剪輯的膠片,一定要保管好,不然就前功盡棄了。管這個的老師看到方既明的動作,在一旁指導道:“膠片一定要保管好,不能潮了。”
方既明笑道:“謝謝老師指點,也辛苦老師幫忙保管膠片了。”
“你們這些小兔崽子啊,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個老師嘆了口氣說道,“電影是那麼好賺的嘛?你花多少錢了?”
方既明想了想,說道:“有個五六萬了吧?”
是的,演員那邊方既明沒花多少錢。主要還是膠片太貴,方既明已經花掉了三萬多的膠片了。估計拍完這部電影,還得再花個三萬膠片。這還是建立在於洋演技進步的前提下,要是沒進步,這花費的膠片更多。
方既明已經很節省了,卻還是禁不住膠片的經費在燃燒。
這就是啟用新人的代價,雖然片酬便宜,可膠片卻不便宜。所以這年頭,很少電影用新人。因為其實也不怎麼划得來,所以小鮮肉不吃香。等到數碼攝像機技術成熟之後,達到了4k以上的畫質,那就無所謂了,隨便怎麼拍都行,只要你的記憶體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