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既明的宣傳方案也很簡單粗暴,去各地大學宣傳,號召有“思辨能力”的學生,都去看看這一部電影。
畢竟吧,科幻電影還是需要一定學識才能看得懂的。
而大學生呢,就是最自我標榜的年紀,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是這部電影的主要受眾。
方既明對自己的電影,有著非常非常明確的目標。他知道誰最愛看這型別的電影,也知道該向誰宣傳。
電影拍攝得很快,因為方既明的手繪分鏡頭,雖然一個個都是暴漫的風格,可也給演員提供了參考。再加上有老師們在,導演這方面也不用愁了。畢竟方既明是第一次做導演,很多東西只是在片場學到了,不算全面。有老師在帶,方既明進步飛快。
只用了兩三場,方既明就上手了。
拿著大聲公,方既明說道:“於洋,你的演技跟不上節奏啊,你再這樣,削減你的鏡頭了啊!你得放開,放開懂嗎,就當自己是一個教授。還有,語氣方面,你前面得鬆弛,後面得為了學術而爭辯!”
其實,這對於洋這種“沒見過”世面的學生,確實有點難了。因為他並不知道真正的教授是怎麼樣的,這時候,老師們派上用場了。唐友林老師說道:“不懂什麼是教授?看我演一遍,你就懂了。”
說著,唐友林的戲癮發作,給於洋示範了一遍。
其他老師也有點意見:“老唐,這個不對啊,劇本上是陳楓勻是一個生物學教授,生物學教授沒有這種做派的。我覺得呢,應該是這樣的……”
各位老師各抒己見,總算是把方既明心目中的生物學教授演出來了。但是,方既明還是覺得原版電影裡面的比較好。於是,方既明拿起大聲公說道:“老師們,你們現在是演員,請尊重我這個導演。”
說了這句話之後,老師們愣住了,然後默默地停住了聲音。
“再爭吵下去,我們的拍攝進度就要卡住了。於洋,你看我的。”
於是,方既明拿著那個道具,估計是遠古生物的角,輕鬆地坐在沙發上:“張明,這是你從哪裡的地攤上淘回來的吧?生物學裡可沒有這種動物的角,純屬臆測啊!”
“咦?!”
各位老師眼前一亮,方既明這個表演很自然,就好像真的是好朋友之間的互相聊天打屁一樣。這種狀態,才是送別同事的情景嘛!畢竟只是送別,不是見不到了。這年代交通發達了,所以分別只是尋常而已。既然是尋常的送別,也就沒什麼好傷感的。
於洋也瞬間會意了:“導演,那我再加點自己的理解,能行嗎?”
“先試試戲。”
方既明為了節省膠片,是每一場戲都要演上三四遍的。直到排練好了,才開拍。為了保險,方既明還拍了兩遍。拍了兩遍之後,補錄了特寫和中鏡。再加上他繪畫的分鏡頭,兩個攝像師都感覺十分輕鬆。因為他們知道要怎麼拍了,取景自然就符合要求了,不需要有更多的溝通。
還是那句話,拍戲之前準備得越充分,那麼拍戲就越節省時間,效率就越高。
不管劇本也好,分鏡頭也罷,還是開拍前的排練,都是為了達到最好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