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截殺 天無絕人之路。
據北邊探子拿到的訊息, 基本證實,秦愫勾結怨鬼,與怨鬼合為一體。
他們真正的對手, 不能當做人來對待。
當初奪位時,秦愫縱容怨鬼毀掉了大半個長安。這樣的人, 能有什麼良知道德可言。後世留名未必能成為她的軟肋。任何針對她的戰略揣測都可能跑偏。所以直接把她當成妖魔鬼怪,摧毀即勝利,來得簡單些。
這就是楊玉文的策略。薛凜也贊同。
薛凜跟秦黨産生過多次正面交鋒。他認為,秦黨內部四分五裂, 為了利益屈從在秦家這棵大樹下。秦愫憑一己之力粘合了這些破碎木板, 使他們看起來像一塊密不透風的牆, 實則千瘡百孔。
本質上秦黨並不強大, 強大的只有秦愫一人。
她掌握軍隊、怨鬼、朝臣,才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寶座,又憑借驚人的智慧和手腕壓住了驚濤駭浪,在王座上坐到今天。如果不承認這個女人的確有本事,那麼薛凜和楊玉文都不會被殺得猶如喪家之犬。
一方面秦愫是不可輕視的。但從另一方面來看, 也沒有必要過分神化她, 只要把魈殺掉, 秦愫沒有怨鬼護體, 只是個弱女子。殺掉她, 秦黨勢必群龍無首, 陷入混亂。她那幾個兄弟都沒有做皇帝的能耐和魄力。
有關於秦愫的討論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這畢竟是他們北伐所面對的最終對手。漸漸地,秦愫在柳鐘心目中的形象, 從溫柔知心的琴師,變成一個面目全非、不可理喻的怪物。
他有時候會想,也許是怨鬼吞噬了秦愫, 佔據她的身體,做出這些事來。然而皇帝陛下這僅存的幾分天真也被陸續收到的情報所顛覆。
薛凜在北邊埋了許多的暗探,那些情報表明,秦愫即位是早有圖謀,至少七八年前,秦家便大行官商勾結之事,暗地裡瘋狂斂財。他們所搜刮的民脂民膏,在長安暴亂後,變成賑災錢糧,重新回到了百姓身上。
秦愫當上了皇帝,還從中賺取了民心。她並不愛錢,她所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目的。走一步,算十步。天下為棋盤,百姓做棋子,還得對她感恩戴德。
柳鐘夜不能寐時,翻閱情報。他發現,也許比起自己,秦愫更適合做皇帝。他的落寞無人傾訴,曾忍不住在柳章面前發此喟嘆,苦澀之意難以言表。
柳章卻道:“陛下此言差矣。”
柳鐘道:“朕說錯了嗎?”
柳章道:“為君者,謀其政。秦愫固有心機權術,但她做不了皇帝。”
柳鐘問道:“為何?”
任何人都可以忌憚秦愫,唯獨柳鐘不能。他的眼光應該放得更長遠一些。
柳章道:“她沒有人性,也沒有仁心。為一己私慾摧毀長安,後博聲名救萬民於水火。她自負能掌控一切,翻雲覆雨,殊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靠怨鬼奪來的權勢,終會在烈日下魂飛魄散。靠利益聚集的裙下之臣,也終會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反目成仇。”
“她的命格懸於刀尖之上,一時的氣運擋不住濤濤洪流。就算我們不殺她,她也會自毀。陛下無需將一隻鬼當做自己的對手,鬼終究是要去投胎的。”
這是第一次,柳章在柳鐘面前剖析秦愫,將她扒得體無完膚。原來在皇叔眼裡的秦愫是那樣的。柳鐘陷入了沉思,道:“皇叔也認為她是隻鬼嗎?”
柳章道:“是,鬼見不得光,擾人心神,沒什麼可怕的。陛下走在大道上,身負正氣,應當昂首闊步,視邪祟於無物。何須妄自菲薄,長他人氣焰,滅自己威風。”
柳鐘心神凜然,醍醐灌得極是,朕自勉。”
無論柳鐘、薛凜、楊玉文還是那幫東宮舊臣,都在秦愫手裡吃過大虧,心有餘悸。唯獨柳章沒有。秦愫損害他的名聲,往他身上潑弒君的髒水。他並不在乎。很大程度上置身事外,能讓他較為冷靜理智地全面看待問題。
秦愫和他曾經對付過的妖邪沒有什麼太大分別。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他們談完了秦愫,接著商討行軍細節。定下路線,後續糧草供給便成了首要大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柳章需要操心的事不比楊玉文輕松。
最近,他派出的一支隊伍消失在五十裡外的雁回山,至今杳無音信。不知是遭遇了山中野獸,還是碰到了敵人。如果是前者,說明這條路線比較危險,運糧會很困難,如果是後者,意味著整條線路已經暴露,必須進行調整。
派去的打探的人也沒有訊息,時間緊迫,柳章決定親自跑一趟。
柳鐘怕遇到危險,想另派他人。可軍需由柳章一人調派,其他人未必有他清楚。若有事,柳章可隨機應對,旁人不能拿主意,還得來回請示,又得耽誤時間。
柳章道:“陛下不必擔心,我速去速回。”
柳鐘道:“皇叔切記萬事小心,安全為上。”
怕引人注意,派了三十個精兵暗中保護。柳章天沒亮便出發,趕了五十裡路,抵達雁回山。是日,大霧彌漫,山道濕滑難行。
柳章一行人沿盤山小道前進,被一棵大風刮斷的樹擋住去路。大樹粗壯,腰身兩人環抱,人和馬都過不去。柳章命人暫時修整,尋找其他路口。山中陰風陣陣,酷暑天氣卻似寒冬深秋,烏雲密佈,叫人心裡發毛。萬一下大雨,下山會很困難。
柳章道:“你們到附近找找標記。”
下屬應聲道:“是,殿下。”
分作四個方向,鑽進林子,尋找前人留下的標記。片刻後,北邊的那一組率先返回。他們雙手捧著藍布條,奉給柳章。柳章拾起來,看到了布條邊緣的血跡,心知先前派去探路的人已經遭遇不測。這條線路不能用了。
他神色凝重。狹路相逢,恐怕是軍中出了內鬼。
下屬問道:“殿下,要接著去找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