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讓南方人跑北方那麼買,別說什麼顧客是上帝,賣菜的老闆能當場跟你急。
你給我買一顆蒜一根蔥,找茬呢這是,誰有你這麼買菜的。
而北方人跑到南方去買菜,南方的老闆絕對大喜過望,這是來大顧客,保證不知哪家新開飯店來的廚師採購。
菜餚同樣如此,差距不小。
粵菜擺盤精緻數量較少,看著跟扶桑的菜餚有得一拼,一道菜只有少少一點,想要吃飽,至少得幾盤子菜。
而到了北方,鐵鍋靠大鵝、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孤,不整一盆子都對不起你。
只要是端上桌的每一道菜,都是實打實地“加強pus版”,一道更比兩道強。
遇到更硬核點的,直接把一口黑黝黝的大鍋端上桌。
充分應了那句老話:“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這文化差異也是沒誰。
當然這其中有著獨特的文化在其中,羊城這裡有錢,有錢的地方往往吃得更加精細。
有錢嘛,就要講究儀式感,而儀式感怎麼來,當然是用錢來弄。
不花錢還想要儀式感可能嗎。
而到了北方,冬季的時候能到零下幾十度,可以說滴水成冰,出去放水都得帶根棍。
在這種情況下,做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盤菜炒出來,往那邊一放,很快就能變涼,稍等一下就能結冰。
想想看,若是宴席的時候弄上十幾道菜早變涼了。
要是像粵菜這樣精緻,呵呵滾燙的熱菜,撐不了兩分鐘就得變成冰坨子,咱還吃個什麼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來就是冬天,冷的受不了,還去吃冰冰涼涼的飯菜,誰願意吃。
當然得大盆保暖,大量的菜在一起不容易涼,吃著也方便。
可是他不習慣,就那麼兩塊肉,咱吃什麼勁。
怪不得除了本地之外,其他地方的粵菜推廣並不順利,這是有客觀條件。
你往北方推廣個試試,人家吃飯,講究的是大碗海碗,你就弄這麼兩塊肉,恐怕很多人認為這不夠塞牙縫的。
我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你非得給我弄個塞牙縫的菜,吃個什麼勁。
這道菜吃完了,下道菜還沒上來,怎麼滴,我總不能眼巴巴的等著你上菜。
我等一道菜行兩道菜行,每道菜都得等著,吃一口等半天吃一口等半天,誰願意。
自然就不受人喜歡。
不過還好,對他而言,嚐嚐新鮮,還是很不錯的。
老饕嘛,就得嚐盡世間百味,嚐嚐這些菜的味道如何。
反正咱就是嚐個味,又不是準備在這邊安家落戶天天吃,嚐嚐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實在不行,嘗不慣這粵菜的精緻,我可以去其他菜系的餐館吃飯,並沒有什麼。
吃飽喝足回去休息,杜雲敏銳的察覺到服務員對他指指點點,看來昨天的事還沒有過去。
我去,我這是抓了群佛爺呀,又不是幹什麼違法亂紀的事,相反咱這是好事,結果你們弄成這樣,這是要幹什麼,咱不帶這麼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