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件大到準備進諫聖上……你說大不大!”
此人說話的聲音不大,但周圍的人聽到“進諫聖上”這四個字眼,立馬就譁然,這豈止是大事啊!
有人急忙問道:“難道是哪個不長眼的考生,在考策論的時候肆無忌憚的抨擊朝廷?”
以前也有過一些自認為高瞻遠矚,目光桀驁的考生,想要透過科考抨擊當朝的不作為等等。
有人撇了撇嘴,氣道:“你傻哦!若真是這樣的話他們會主動進諫聖上?莫不是顯脖子上的腦袋待久了不成?”
“那會是何事啊?”
“我那位表姨夫的妹妹的弟婿在貢院裡邊當衙役說,前些時日有考官正在大堂裡邊改卷,本是改到一份非常滿意的試卷,誰知道這份試卷做的第三道題的時候,卻是肆無忌憚的抨擊咱們大乾防疫制度不好,不僅如此還要求必須完善防疫制度,自己竟然提出了好幾個完善的要點。”
完善防疫制度?
這可是策論考試,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似乎並沒有錯啊。
那人繼續說道:“可是的文章併發策論的結構,整個文章既沒有歌頌前人的功德,也沒有歌誦大乾的制度之好,反而是肆無忌憚的點出前人的無知,大乾的不作為,最後又自以為是的寫出好幾條大乾大荒致使瘟疫發生造成巨大的百姓傷亡的事情。”
眾人已是由驚訝,變成了駭然之色。
事實上本不應該造成如此大的譁然,然而聽聞有人要將這篇文章進諫聖上這才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站在人群的當中的唐逸,早已是心如死灰,尤其是聽到人群裡邊議論聲越來越大,最後竟然都是在討論這篇文章。
“如此說來,這考生豈不是死定了?早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這般狂妄考生若是觸怒聖上的話豈不是要牢底坐穿?”
“難怪了,聽說當時的改卷的考官氣得火冒三丈,直言這考生是如何考到第三關的,難不成是存在舞弊現象不成。”
“舞弊!”
自從有了科舉考試,平民有了當官的機會,很多寒門學子透過刻苦學習參加考試,走上了做官的道路。要知道歷代統治者對科舉都非常重視,因為這關係到人才的選拔,更進一步說是關係到朝廷的安危,江山的穩定。
大乾對科舉考試更加重視,凡是在科舉中舞弊的考生和官員必定受到重罰,嚴重一點兒就會有殺頭的危險。
但儘管如此,由於考取功名意味著出人頭地,很多人夢想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於是鋌而走險,出現了形形色色的舞弊事件。。
唐逸對此倒是一笑而過,畢竟前世的科考也不乏舞弊之事,但卻是高明極了,其中就有一種方法名為“通關節”。
雖然前世的科舉作弊防範措施日漸嚴格,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多新奇意外的作弊手法屢見不鮮。互通關節就是前世科舉考生和考官密切配合的一種典型作弊手法。
考生在買通考官之後,和考官約定好,在試卷上使用某些特定的字眼,作為雙方暗通聲氣的記號。例如據說,北宋真宗年間,翰林學士楊億在京都享有盛名,慕名者絡繹不絕。開考前他特地招待了前來應考的考生,應邀而來的考生極盡吹噓拍馬之能事,有的甚至直接請求在考試中能受到特殊照顧。楊億聽了這些話,大怒不已,言道:“丕休哉!”便拂袖而去。這是《尚書》中一句罵人的言語,不明就裡的考生死腦筋地認為是碰了釘子,聰明人卻一眼看穿,這正是考題的關節所在。果不其然,後來楊億被任命為知貢舉,幾位試卷上寫有“丕休哉“”的都被劃為高分
學生以為是一句罵語,卻是當年的考試題目,如此詭秘莫測的互通,又有誰能夠想象得到。
然而,唐逸到底還是低估了大乾王朝的舞弊手段了。
“你們難道忘記之前金陵發生的舞弊事情嗎?”
幾位書生頓時機噤若寒蟬,似乎是觸碰到什麼忌諱之事。
唐逸淡淡一笑,輕聲問道:“諸位,敢問金陵之前舞弊是何回事?”
書生看向唐逸,覺得他有些面熟,但具體又叫不出名字,眼下離成績公佈還有一小段時間,便聽到有人將前年發生的事情,敘述一遍。
原來在大乾三十二年,自謂聖門弟子的考生良莠不齊,有心術不正者自知翰墨低劣難以錄取,各找途徑以錢開路。主考也好,考官也好,在黃金白銀面前亂了方寸,或半推半就,或來者不拒。早在發榜前,業已風傳考場關節頗多。榜發之時傳言有了印證:多個眾所周知才低品劣之徒彈冠相慶,而飽學之士尤侗、湯傳楹等卻名落孫山。
文廟看榜現場騷動起來,有人大呼“考場不公”,引來無數人圍觀。
於是御史孟傳金忽而上奏大乾皇帝,指出金陵鄉試似乎出現了諸多的舞弊行徑,奏請大乾皇帝立案審查,折中還提及“中式舉人許易,朱墨不符”,引起朝廷沸騰,請特行復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為防止考官認出考生筆跡從中舞弊,大乾科舉考試規定考生所寫的試卷用墨筆,然後由指定人員用硃筆謄寫,呈送考官審閱。“朱墨不符”即意味著許易的試卷已被篡改或調換。
奏摺中提到的許易他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還是太顯眼了!
大乾的法律規定,唱戲之人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然而,這位許易先生置法律而不顧,偏偏愛好唱戲。雖然他不是專業的戲子,但戲唱得還不錯,在當地小有名氣,很多人都認識他。
按說唱戲也就唱了,你就別去參加科舉了吧,可這許易仍舊不管不顧,偏偏去考試;考試就考試吧,還把名次搞到前面,竟中了第七名!
這不是找死嗎?
考試成績一下來,那些沒有考中的學子們頓時譁然。尤其是不合法制的許易先生的名字赫然寫在皇榜第七名的位置上!
這一下熱鬧了,大家議論紛紛,讓很多官員心裡翹起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