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處暑期間,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
因此,有著“大乾第一大港”的溫陵,從這一天開始,百姓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吃著魚蝦蟹蚌,聊著家長裡短,這一幕便是溫陵大街小巷較為新穎的景色。這些時日除了忙活海產,有關許博文案件成了溫陵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其中,免不了要提前唐大人悍然問斬,公堂喋血的雄偉英姿!
經過這些時日訊息的發酵,對於唐逸這位溫陵縣令,除了肯定了這位父母官之外,有關唐逸為何甘願入贅的議論也多了起來。
如今,再沒有敢指稱唐逸是位無能縣令,更有甚者每日都會到縣衙門口跪拜,直稱唐逸乃是青天大老爺降世!
有酒樓說書先生,對唐逸評析道:“唐逸為官,乃是以天下為己任,興利除弊,恪盡職守,嚴以自律,性善吃苦,諸人所不能堪者,他卻處之若素!
即使他是七品芝麻官縣令,身處於咱們這魚米之鄉,但唐縣令依舊是清正廉儉,始終如一!”
而溫陵學院的眾多學生,則是將唐逸視為先生:“聖人賢訓,不可不深自警省,訥言敏行,以改故習之謬也!
先生謹身修行,節操淳厚,當日廳堂那一番振聾發聵的犀利言語,令我等茅塞頓開,少年心事當拿雲,不僅要上攬雲霄,更要懂得言有物而行有格,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當然,有人盛讚便會有人詆譭,尤其是唐逸曾質疑聖人賢訓的狂妄言論,被人譏諷不堪,若真高尚德行,還會欺師滅祖,叛逆祖宗,甘願入贅沈家?
有人當場怒罵,唐逸是不知廉恥的狂徒!自詡廉政清潔的偽君子!違背聖恩賢德的狂徒!口無遮攔的小人!
但是,作為整個事件的主角,唐逸卻在為另外一件事鬱悶著。
傍晚時分,夕陽西下,縣衙外邊一位衣衫邋遢,蓬頭垢面的青年人,自稱乃是天都來的御史,並直接點名要見唐縣令。
若不是有魚符證明身份,賈似言差點就將御史掃地出門,急忙將他迎接到廳堂休息,又聽聞御史喊著肚子餓,邊慌忙小廝準備美味佳餚。
飯桌上,唐逸看著面前狼吞虎嚥的御史,眨了眨眼睛,多少有些詫異。
他聽聞這位御史乃是一位秉承正氣,潔身自好,敏於發現問題敢於彈劾權貴,既清官場積弊又糾自身歪風之人!
但親眼見識之後,簡直就是個餓死鬼投胎,而且還是個自來熟,拉著唐逸談天論地不說,還一個勁的跟他稱兄道弟。
王陽明說道:“唐兄,俗話說蠔蜆大豐收疍家銀滿多,如今已是處暑,聽聞溫陵可是海鮮大豐收,不知你們這裡可有什麼海鮮?
你放心我嘴不叼,什麼鯡魚,仁蝦,閘蟹,我都可以接受。”
唐逸點了點頭,說道:“有。”
王陽明眼睛一亮:“什麼海鮮。”
“來人!”
唐逸說道:“給御史拌一盤海帶!”
王陽明:“……”
……
王陽明咬了一口雞腿,笑道:“聽聞溫陵的縣令大人,剛正不阿,今日一見傳聞不可信啊。想不到唐兄如此風趣。
唐兄不必拘謹,我性格素來如此,不必見外。”
唐逸輕聲咳嗽,說道:“傳聞的確不可信。下官聽聞王大人您乃是一位忠心為國、一心為民,不僅心胸坦蕩,而且不畏強權,敢於直言,在官期間面對艱難與挫折,可謂演繹了無數令天下學子欽佩的波瀾故事。
今日一見……王大人果然非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