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9EP5:黑日之下(6)
【把士兵混雜在平民之間是懦夫的計謀,但某些時候很有效。】——馬爾科姆·格蘭傑,1997年。
……
“A小隊注意,BETA叢集正在前往震波裝置施工區。”麥克尼爾努力睜開眼睛,他後悔自己沒早點和舒勒還有島田真司請教使用眼藥水的正確方法,“在它們抵達目的地之前配合地面人造BETA叢集予以攔截,完畢。”
“收到。”彼得·伯頓欣然領命,他對地面上那些不那麼靈活的【友軍】缺乏足夠的信任,把更棘手的任務交給那些怪物總歸不讓人放心,“麥克尼爾,莫瑟什麼時候能提供人造光線級BETA來支援?在我方控制區佈置防線也行。”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就連亞歷山大·莫瑟自己也沒有摸清BETA巢穴運作流程中的各個細節,即便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嘗試著近距離觀察製造BETA的過程,他們依舊沒能取得足夠的收穫。現有的製造方式也是誤打誤撞地探索出來的,如果不把BETA的系統分析清楚,就無法準確地根據人類聯軍的需求來調整模擬BETA巢穴的功能。莫瑟在模擬BETA巢穴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已經以不同方式向麥克尼爾等知情人士給出了警告,無奈人們有時候更願意相信自己一廂情願的幻想而非實話。
在麥克尼爾的第338戰術機中隊下方,蹣跚前行的人造BETA叢集緩慢地向指定地點前進、和它們的【同類】決一死戰。這些人造BETA身上沒有易於識別的標記,聯軍將士們也很難將它們同真正的入侵者區分開,之前已經有過跟隨人造BETA叢集一同前進的地面作戰部隊士兵由於情緒失控而直接朝這群【友軍】開火的案例。為了避免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損傷,聯軍指揮機構只好決定將人造BETA叢集和常規部隊分開使用。
不談直面這些吃人喝血的外星異形怪物時的心理壓力,戰術機駕駛員們在需要它們充當支援部隊和友軍時總是可以放心地拋下顧慮、一心投入到作戰任務中。BETA不會感到飢餓和寒冷,不會怠惰或恐懼,一旦設定了目標就會勇往直前直到完成任務或自己粉身碎骨為止。那一股不自量力地向著BETA洪流進軍的人造BETA叢集從高空看起來是那麼不起眼,但每一個和這群外星異形怪物纏鬥了許久的戰術機駕駛員都會為擁有如此可靠的【友軍】而感到幸運。
兩批看上去沒什麼不同的BETA接觸在一起,立即開始了廝殺。渾身呈現出血紅色的戰車級BETA你來我往,互相七手八腳地把對方撕成碎片再吞食下去。以疊羅漢的姿態擁擠在一起的戰車級BETA即便在混戰之中也還能分清敵我,它們斷然不至於誤傷了真正的同類,不過等到這座由BETA構成的人梯倒下時就另當別論了。玩味地欣賞著BETA表演雜技的滑稽一幕的麥克尼爾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又一次確認了附近BETA叢集的分佈狀況,而後向各個小隊傳送了新的指令。
從1984年上半年開始,BETA一直在不斷地調整進攻梯隊的結構,原先以叢集形式出現的光線級BETA現在經常被拆分到不同型別的小規模團體中用以在關鍵時刻狙擊張揚地從半空中飛過的戰術機或武裝直升機,同時以封鎖天空、確保對聯軍火力覆蓋的攔截能力為目的的光線級BETA叢集依舊廣泛存在。過去麥克尼爾會傾向於採用多種不同的戰術來靈活地對付敵人,但現在既然地面有戰車級BETA來牽制光線級BETA周圍的敵人,他只需要找準進攻機會一口氣把那群長得和米其林輪胎吉祥物一樣的怪物殺得一乾二淨就好。
“黑暗騎士01,我部已進入敵方掃射範圍內。”喬治·阿爾斯通的小隊最先捕捉到了緩慢地前進的光線級BETA叢集的蹤跡,“是否發射集束導彈?”
“省著點用,不然後勤部門又要罵開了。”麥克尼爾笑了笑,他努力不讓自己的無力感滲透到語言中,“……你們當心點,我來負責前面的部分。伯頓,支援任務什麼時候完成?”
“邁克,你得理解,這附近的BETA太多了,就算有人造BETA支援也擋不住啊。”彼得·伯頓把戰術機降落到地面,配合附近的守軍一同攔截向震波屏障節點逼近的敵人。在他的保駕護航下得以暢通無阻地抵達此地的人造戰車級BETA如今正到了發揮作用的時候,它們整齊劃一地擋在工地外圍,只要有BETA膽敢靠近,這些無比忠誠的工具就會立即撲上去和自己的【同類】拼個你死我活,“我說,咱們就不能想辦法從地下反制嗎?”
“你去找莫瑟問吧,看看他能不能給你定製一個類似的功能。”麥克尼爾哈哈大笑,他沒有從伯頓的話語中感受到慌張,那麼他自然不必為伯頓擔心,“不過,你要是再留在那地方偷懶,今天的獵殺光線級BETA大賽就沒你份了。”
這陷阱是專門為伯頓設下的,冠軍的獎勵就是偷偷回到巴黎尋歡作樂——對包括麥克尼爾甚至是阿爾斯通中尉在內的大部分戰術機駕駛員來說,他們的閒暇時間更多地用於休息或構思對付BETA的戰術,也許只有彼得·伯頓會整日想著各種各樣的女人。果然不出麥克尼爾所料,擔心自己失去又一個天賜良機的伯頓當即要帶著A小隊前來支援,在那之前他們免不了要把擋在途中的其他BETA先消滅。
只要把光線級BETA都清除乾淨,地面上的其他中小型BETA就不足為懼了。再透過震波裝置攔截試圖鑽地的中小型BETA和可能帶著千軍萬馬滲透到防線另一頭的母艦級BETA,後方基地的安全也有了保障。當巴黎附近的戰局暫時穩定下來之後,聯軍就將發起一次新的大規模反擊、根除BETA威脅英倫三島和西歐的能力。
有了人造BETA叢集的支援,以法軍第1集團軍為核心的聯軍作戰部隊得以在北法暫時穩住戰線,這對瑞士和義大利前線的聯軍部隊而言無疑同樣是定心丸。只要英倫三島的美軍能成功地把入侵英國本土的BETA全都趕下海,NATO聯軍的重心將重返歐陸,屆時發起反攻並不困難——理論上是這麼回事,但每天都在研究戰況報告的麥克尼爾悲劇性地發現美軍很可能無法在至關重要的三個星期內結束英倫三島防禦戰,況且攔截從尼德蘭和北法沿海地區出發去進攻英國的BETA叢集也是難上加難。關鍵仍在歐陸,阻斷BETA跨海進攻英國的攻勢也必須以歐陸的勝利為基礎。
“我突然有個不怎麼成熟的想法。”駕駛著他的F15戰術機緊貼著地面徑直衝向距離他們不遠的光線級BETA叢集的麥克尼爾又和戰友們開起了玩笑,“戰車級BETA會奮不顧身地去掩護更重要的同類,下一次我們不妨帶著幾隻戰車級BETA和我們一同行動,這樣一旦我們遇上危險,它們就能給我們爭取更多時間。”
“是個好主意,長官,不過您不會覺得攜帶那麼多人造戰車級BETA會——啊!”阿爾斯通中尉以為麥克尼爾有什麼重要指示,沒注意到他的戰術機距離地面已經接近到了相當危險的高度,結果被破土而出的敵方戰車級BETA抓了個正著。不幸的是,那隻幾乎得手的戰車級BETA恰好撞在噴口上,結果幾乎被當場燒成灰燼。“……剛才是什麼東西撞上來了?”
不必麥克尼爾提醒,來自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戰術機駕駛員們紛紛調整了飛行高度以免再次被埋伏在地下的敵人盯上。現在他們距離光線級BETA叢集近在咫尺,那些怪物如果敢隨便掃射近地面目標就勢必要傷及同類。當呆若木雞的光線級BETA叢集還在研究怎麼在不殺死同類的情況下擊落這些飛速逼近自己的飛行物時,邁克爾·麥克尼爾率先一頭扎進光線級BETA叢集之中,而後立即切換成近戰模式。他倒是想用鐳射武器在幾十千米之外一錘定音,可惜在物資日漸吃緊的當下執行任何消耗過大的作戰行動都可能帶來他意想不到的後果。
以戰術機部隊、快速反應裝甲部隊和人造BETA叢集為先導,聯軍試探性地向凡爾賽北部地區的BETA控制區發起了反擊。過去突入BETA控制區只需要把佔據這些地區的BETA清理乾淨就行(如果足夠幸運,甚至不會遇見BETA),但從今年開始所有指揮官都得牢記先把惱人的鐳射炮塔全部摧毀的鐵律。當然,用來攔截地下目標的震波裝置在清理這些紮根於BETA地下通道中的【生物】方面也有奇效,前提是聯軍能準確地把震波裝置埋設在最佳位置。
有兩個辦法將震波裝置安全又準確地部署到BETA控制區邊緣甚至是遍佈鐳射炮塔的腹地。其一,在消除了BETA對空軍的封鎖後將大量震波裝置空投到BETA控制區然後在大部分震波裝置自行挖掘到適宜的深度後同時將其啟動,相比讓戰術機部隊扛著震波裝置以身涉險深入敵後而言既提高了效率又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但這辦法在把BETA控制區的鐳射炮塔清理乾淨之前是根本沒法使用的——上一個主張用類似的戰術清理BETA控制區的聯軍將領已經付出了數百架飛機的代價。其二則是在麥克尼爾看來相對較為傳統而且相當不安全的辦法:用人力去確保震波裝置能抵達指定地點。
不過現在他們還有另一種辦法,那就是把震波裝置和較為靈活的人造BETA繫結在一起。考慮到人造BETA目前仍然不完全符合作戰需求,聯軍指揮機構有時候需要額外安排戰術機部隊去護送那些需要放置在關鍵地點的震波裝置。
並不是所有戰術機駕駛員都能及時克服心理障礙,他們瞭解到模擬BETA巢穴的資訊也只是近幾天的事,大部分人本能地對這群外星異形怪物持不信任態度並拒絕和它們一同作戰。剩下的暫時克服了這些心理問題的作戰部隊,無論他們是否適合相應的任務,聯軍指揮官們都不得不把他們安排到名單中。
“黑標01,你們已經偏離預定路線了。”時刻關注著友軍行動的麥克尼爾適時地送上了警告,“是因為前面有什麼東西擋住了嗎?”
“不,是運輸部隊自行切換了路線。”提奧多爾嘆了一口氣,他的雷達螢幕上顯示那一批護送震波裝置前進的人造戰車級BETA又一次選擇了他根本不想走的危險道路。見鬼,穿過鐳射炮塔覆蓋的區域可不是他想要看到的,那東西從誕生的時候算起就是對聯軍威脅最大的一種BETA。“……指揮部沒其他訊息嗎?它們這麼不可控,也許我們需要採取些強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