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9EP2:天鵝湖(11)
【各國以接近零的利率向金融機構借錢,並在其他所有方法都失敗時以優惠條件提供慷慨的救助。監管機構對缺乏透明度和利益衝突視而不見。】——凱莉·韋弗,2011年。
……
趕赴匈牙利之前,邁克爾·麥克尼爾已經和戰友們共同制定了一些計劃。他們的目標是在BETA建造巢穴的情況下成功地攻入巢穴並從巢穴中帶回由BETA製造出的特殊物質——這種物質可能有助於埃貢·舒勒和島田真司的研究,從而使得他們獲得扭轉劣勢的機會——並在此基礎上嘗試阻止BETA向中歐地區繼續推進的圖謀。
“也許我們該把目標的優先順序調整一下。”彼得·伯頓有不同意見,他打算把消滅BETA巢穴當成頭等大事,“在確保能夠摧毀BETA巢穴的情況下再搜刮我們所需的那些物資也不遲,阻止BETA建立新巢穴更重要一些。”
但這並非是他們所能干涉的。每當BETA建立新巢穴時,UN軍內部都會產生新一輪衝突,而支援用大量核武器將BETA巢穴消滅在萌芽狀態的一方几乎每次都會敗下陣來。即便已經數次嚐到了苦果,仍然對著前景抱著一線希望的人類不敢肆無忌憚地破壞自己的家園。退一步講,也許這確實是個高明的辦法,前提是BETA巢穴所在國同意承受將要付出的巨大代價。能夠從巢穴地上部分各處發射鐳射攔截導彈的BETA巢穴會把大部分朝著它飛去的核彈消滅在途中,如此一來人類聯軍的核彈將會有一多半隻是被白白地用於汙染附近的土地。隨著各地BETA巢穴的不斷進化,使用核彈摧毀BETA巢穴在理論上的可行性也在不斷降低。
攻擊一個剛建成不久的新巢穴或許會簡單一些。NATO聯軍一定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因為一旦BETA在匈牙利建立起巢穴,中歐的局勢將會迅速惡化,而西歐也將很快不保。對NATO聯軍的決心和手段有著信心的麥克尼爾手頭能夠控制的部隊並不多,他沒有能力單槍匹馬地把BETA巢穴摧毀,只能寄希望於英勇善戰的NATO聯軍其他各部隊解決問題。
在麥克尼爾和他的戰友們出發時,布達佩斯剛剛落入BETA手中不久。不願讓波蘭的前車之鑑重演的匈牙利早在BETA抵達布達佩斯之前就撤走了大部分平民,把這座城市完全化為了人類和BETA死斗的戰場。在此期間,本應及時前來支援的NATO由於在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邊境地帶陷入苦戰而不能趕到,於是在兵力上完全沒有優勢的匈軍最終不得不撤出布達佩斯、把這座城市丟給了毫無人性可言的外星異形怪物。
布達佩斯的失陷對於NATO而言同樣是個災難性的訊息。如果BETA即將在布達佩斯建造巢穴的情報屬實,則中歐和南歐之間的聯絡被切斷只是個時間問題。每天能夠製造出十幾萬乃至二十幾萬只外星異形怪物的BETA巢穴能夠源源不斷地向前線輸送兵力,從而給人類一方施加持續壓力,這是人類一方縱使日漸將更多群體納入大規模徵兵範疇內也無法抵消掉的數量優勢。
絕對不能讓BETA在中歐建造新的巢穴,否則歐陸將要不保。
“目前,我軍在和BETA激烈爭奪布達佩斯。”抵達布達佩斯附近的麥克尼爾沒有和自己的戰友們立即趕赴戰場,他需要多花一點時間來完善當前的方案,“從明斯克巢穴方向趕來的BETA還在不斷地支援匈牙利的同類,如果我們想把布達佩斯的BETA消滅,就需要切斷它們的外部援軍。”
“我看我們還是按原計劃來吧。用誘餌裝置吸引BETA,把BETA隔絕在布達佩斯之外。”約書亞·米切爾較為謹慎,他認為布達佩斯的狀況雖然比預想中要糟得多,但還沒有嚴重到足以使預備方案作廢的程度。“不過,封鎖布達佩斯可比封鎖埃爾福特難得多,當時埃爾福特周圍的BETA叢集規模不是很大,而我們在布達佩斯必須要直接面對它們的主力部隊。”
“還有一件事,這裡的光線級BETA數量眾多,我們設定的誘餌裝置可能會在啟動之後不久就被光線級BETA摧毀。”同樣參加了埃爾福特之戰的迪迪埃·博尚還記得誘餌裝置被摧毀引發連鎖反應的一幕,本來勝券在握的聯軍因此而慘敗,“我們不能讓埃爾福特的悲劇重演。”
麥克尼爾點了點頭,同時絞盡腦汁地思考著以最小的損失達成目標的方法。數量眾多的BETA在布達佩斯附近形成了一片由BETA構成的海洋,它們彼此之間摩肩接踵,爭先恐後地向著布達佩斯外側的UN軍陣地前進。想截斷後方BETA對布達佩斯的支援,首先就要在布達佩斯東北方向清理出一塊空地、短暫地攔截住BETA的攻勢並設立誘餌裝置。不,這麼做實在是太冒險了,落入BETA叢集之中的少數部隊很快就會被淹沒。
外面計程車兵大喊大叫著,他們聲嘶力竭地對著路過他們的每一個人咆哮,也不管對方能否聽懂自己的話。這些穿著不同樣式迷彩服的軍人當中有些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另一些是僅在相關資料中瞭解過BETA的新兵,但他們在大敵當前時表現出了同等程度的恐慌。不必停下來思考,只有不停地行動才能緩解那種恐懼以及隨之而來的濃重虛無感。任憑本能和直覺支配自己計程車兵們互相吼叫著勉勵自己的戰友,同仇敵愾地想象著將子彈送進外星異形怪物的頭腦中的場面。
“……也許還有一個辦法。”麥克尼爾返回臨時搭建起的指揮所內,向著滿懷期待的同伴們說出了他的新想法,“如果布達佩斯後方的BETA密度太大,我們可以先從這一點入手削弱它們。在我軍控制區的兩翼設定誘餌裝置,從而將布達佩斯後方集結的BETA引導到兩側……”
“聽起來可行,問題在於我們沒有指揮權。”伯頓無奈地攤手,他們都清楚每次的反覆溝通將要浪費大量時間,“那就趕快通知島田吧,但願我們能在今天結束之前得到行動的機會。”
不過這一次他們在各個交流環節耗費的時間格外地少,可能是因為前線的聯軍指揮官們深感情況嚴重。就相關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了交流後,UN軍抽調出了部分部隊護送BETA誘餌裝置前往指定位置,並要求執行任務的部隊必須保證誘餌裝置完好無損。
一些反應靈敏的指揮官很快找出了誘餌裝置的正確使用方法。既然不能立即把BETA的支援隔絕在外,利用誘餌裝置緩慢地改變BETA援軍各分支的前進方向仍然是可行的。只要BETA不再將重兵集結於布達佩斯附近,聯軍就有機會切斷BETA的後援幷包圍城區附近的甕中之鱉們。這些意見得到了採納,唯恐聯軍犯錯的麥克尼爾也在出擊之前從友軍釋出的警告中察覺到了新的變化。他發自內心地想要為這些善於隨機應變的指揮官送上自己的掌聲和讚美,但那大概是這場戰役結束之後的事情了。
“全體作戰人員注意,現在依照友軍的需求清理戰場上的光線級和重光線級BETA,確保誘餌裝置的安全。”麥克尼爾指揮著自己的美國太空軍第338戰術機中隊在提奧多爾的東德軍第666戰術機中隊掩護下開始了戰鬥,其他服務於ALTERNATIVE3計劃的戰術機部隊參加戰鬥的時間甚至要比他更早,終於等到了合適機會的麥克尼爾這一次反而落後於人了。他並不在乎這些,結果比他個人的得失、個人的名聲更重要。
放眼望去,布達佩斯內外已是鋪天蓋地的外星異形怪物,由這些怪物組成的活體地毯還在不停地向著聯軍前進,被它們所觸及的一切都將在頃刻之間化為烏有。暫時穩住了前線並確保了後勤補給線安全後,UN軍試圖透過火力壓制來削弱數量眾多的光線級BETA給敵人帶來的優勢。佈置在遠離戰場的安全地帶的炮兵部隊按照上級的命令對指定位置進行火力覆蓋,而活躍在前線的作戰部隊——尤其是美軍——則發射了更多的集束導彈。光線級BETA的攔截能力終究是有限的,當數十個彈頭從不同方向接近時,它也僅能攔下其中的一部分。
火力比匈軍更強大的NATO聯軍成功地在布達佩斯站穩了腳跟,但他們仍然未能解決掉近在咫尺的威脅。小型BETA會在危險接近光線級BETA時捨生忘死地前去替自己的同類抵擋人類發射的彈頭,而那些看上去像是無頭雞的重光線級BETA只需要對準暴露在其視野範圍內的聯軍陣地進行一次掃射便足以將整個陣地上的人員和武器裝備全部人間蒸發。在這局勢尚不明朗的關鍵時刻,NATO聯軍仍然需要出動戰術機部隊和大量武裝直升機把那些駭人的頭號威脅消滅掉。
一旦投入到戰鬥之中,麥克尼爾便說服自己暫時忘記戰場上的局勢,只管專心應付眼前的敵人。就在他們不遠處,上千只光線級BETA整齊劃一地對著四面八方開火,它們對附近陣地上的NATO聯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這些外星異形怪物想必已經感受到了不速之客的逼近,它們沒有第一時間將鐳射束對準麥克尼爾一行人的唯一原因是還有其他戰術機部隊從別的方向接近。
“這實在是刺激。”伯頓瞄準了前方的目標,但沒有立即開火。和必須在交戰開始後迅速把彈藥全部打出去的駕駛員不同,彼得·伯頓有充足的自信將每一發炮彈都用在敵人身上而不是某處荒地上,在他附近的麥克尼爾等人也有類似的自信。“我已經記不清上一次碰到這麼密集的火力網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應該是在4號平行世界。”博尚不失時機地提醒了伯頓,“當時我們要消滅的叛軍在地面上佈置了密集的防空火力網。”
已有友軍向著這些光線級BETA開火了。上千只光線級BETA並非緊密地排列在同一處,它們之間仍有很大的空隙,而那些遊走在附近的小型BETA則隨時準備充當更重要的同類的人肉盾牌。一些戰術機為了躲避敵人的鐳射而不得不飛得更低一些,結果低到了足以讓地面上一躍而起的小型BETA抓住的程度。不想被鐳射化為灰燼的戰術機駕駛員們躲閃不得,他們所能選擇的活動空間已經在鐳射束的封鎖之下受到了嚴重限制,那些眼睜睜地看著地面上的戰車級BETA跳到自己的戰術機上的駕駛員們除了大罵命運不公之外也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