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2:三分時(7)
被火光映紅的夜空下,幾架德軍戰鬥機從低空掠過,緊貼著那條對於孟加拉人而言象徵著生與死的邊境線飛行。孟加拉危機爆發數月以來,仍有成千上萬的孟加拉人奔波在路上、成為新近加入難民大軍中的一員。由於無法拒絕更沒法阻止孟加拉人入境,一些悲觀的印度人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幾千萬人湧入印度東北地區並直接導致西孟加拉等地不堪重負。屆時,蠢蠢欲動的各邦政客們有足夠的理由向新德里問罪。
駕駛著其中一架戰鬥機的迪迪埃·博尚做了個深呼吸,輕鬆地從機載雷達裝置顯示器上觀察著周圍的動靜,這一次他並沒有發現前來監視他們的巴基斯坦戰機。自孟加拉危機開始以來,為回應盟友的元首遇刺一事而頻繁地出動戰機在邊境地帶飛行、組織德軍和印軍進行軍演的德國人給巴基斯坦方面施加了極大的壓力,而巴基斯坦人的盟友卻因為孟加拉人的處境和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而暫時保持中立、拒絕用和德國人同等的力度協助盟國。
“各作戰單位注意,本次常態化飛行巡邏任務即將結束。請各機在任務結束後儘快返回基地,並於今晚11點之前將相關資料移交給印軍。完畢。”
“收到。”博尚隨口答應了一聲,他並不擔心此刻發生什麼意外。德國人在東孟加拉附近巡邏了這麼多次,巴基斯坦空軍除了象徵性地出動戰機伴飛之外連半點挑釁動作都不敢做出,以至於印度人經常嘲笑巴基斯坦空軍是特地前來陪著德國人巡視領地的。有這些案例在前,發生那些意外的機率微乎其微,更何況同各種複雜局面打過交道的迪迪埃·博尚有應付那些心懷不軌之徒的能力。
他偶爾會對別人自誇說,GLA本沒有任何機會攻入歐洲。
從他們所在的角度向西側望去,處於戰火之中的村莊和城鎮依稀可見,而堆積在港口的那些船隻無疑暴露了巴基斯坦人的心虛。擁有制空權的德軍和印軍掌控著南亞的天空,即便這兩支軍隊還不至於對普通貨機下手,但擔心對手先下手為強的巴基斯坦軍隊已經在盡力避免用空中運輸方式向東孟加拉的駐軍提供重要物資,代價是他們要花費更長的時間而且同樣逃不過印度海軍的跟蹤與監視。
“到底有多少孟加拉人進入了印度?”通訊頻道里的德軍飛行員們閒聊著,他們執行的這項任務可以算得上是最安全又最能出風頭的工作之一了。不必擔心遇上生命危險,也不必擔心在外人面前缺乏用於自吹自擂的戰績,而且他們的印度人同行也會因此而高看他們一眼。“我記得總該有幾百萬……”
“快到一千萬人了。”博尚糾正了一下同伴的說法,他從衝突爆發的那天開始就和麥克尼爾一同認真地關注著孟加拉局勢的變化,“未來還會進一步增加,最終的總數要看巴基斯坦人還打算在東孟加拉殺死多少人。”
“哪有那種事?”另一名飛行員滿不在乎地鄙視了博尚的發言,“東孟加拉有一億多人,巴基斯坦人就算讓他們部署的十萬軍隊晝夜不停地屠殺平民也殺不乾淨……吧?”
“那要看他們的效率能否同NSDAP相比。”博尚在提起NSDAP時毫無心理壓力,他不像其他真正的德國人那樣對於勝利者的歷史有種既要從根本上否定又因其決定了當下現狀而諱莫如深的態度,“或許他們沒有辦法消滅一億人,但消滅幾千萬人也並不困難。”
雷達上出現的新光點讓博尚愣了一下,他隨後暗自在心裡為巴基斯坦人的勇氣叫好。這改變不了什麼,反正巴基斯坦戰機絕對不敢對著國境線另一側的德軍戰機開火,就算美國人和英國人也沒有這種膽量。訓練有素的法蘭西紳士向著同伴們提出了些建議,沿著邊境線巡邏的德軍機群迅速改變了陣型、以更加刁鑽的角度緊貼著國境線前進。他們將在海上返回,也許還可以到巴基斯坦的海上領空上方挑釁一番再揚長而去。
空中的較量對於只能站在地面上仰望著漆黑一片的夜空計程車兵們來說有些遙遠了,但沒有人會喜歡敵人在自己眼前耀武揚威。正是由於這些戰機和它所象徵著的強大勢力的干預,本應被迅速平定的孟加拉人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起強有力的抵抗。那群自稱自由戰士的孟加拉人控制了東孟加拉邊境地帶的數個城鎮,大有以此為基地向達卡方向進攻的打算。
“真想把這群德國佬全都打下來啊。”失望的巴基斯坦士兵放下了望遠鏡,對著身旁完全包裹在動力裝甲中的戰友說道,“就算註定打不過他們,也不能放任他們在我們頭頂為所欲為。”
“可別那麼想,我們對面的敵人會在我方主動開火的瞬間打過來。”那名遊騎兵的頭腦還算清醒,頻繁地聽到附近德印軍演的炮火聲讓他在恐懼之餘對局勢有著較為悲觀的估計。即便不談兵員和裝備質量還有戰術思維上的差異,東孟加拉的十萬巴基斯坦軍隊也僅夠應付孟加拉人而非印軍和駐印德軍,“到時候孟加拉就再也不是我們的國土了……和我們有著相同信仰的兄弟也將在異國的矇騙和威脅之下投入敵人的懷抱。”
“兄弟?哼,他們可沒把我們當兄弟——這群孟加拉人一意孤行要把他們和我們區別開。”扛著火箭筒計程車兵氣得大罵了幾句,“既然他們不願做巴基斯坦人,巴基斯坦也沒有他們的位置——”
附近的幾聲槍響打斷了他們的議論,方才大義凜然地斥責叛徒們的巴基斯坦士兵不得不馬上投入到戰鬥之中。前線固然危險,後方卻也不安全,就連達卡和吉大港也充斥著槍聲和爆炸聲,而那些孟加拉人即便沒有暗中勾結德國人也會自發地集結起來策劃針對巴基斯坦士兵們的襲擊行動。
這槍聲不僅來自潛伏在附近的孟加拉人游擊隊員的槍口,還來自國境線另一側的德軍和印軍。只要這些聚集在邊境地帶的軍隊一天不撤離,巴基斯坦士兵們就得多在邊境線上浪費一天的時間,與此同時東孟加拉各地的孟加拉人則趁此機會踴躍地襲擊巴基斯坦軍隊位於東孟加拉的各處設施。一些激進的巴基斯坦將領提議給敵人留下一個印象深刻的教訓,但坐鎮西巴基斯坦的軍方首腦們並不認可這種做法,後者擔心身為盟友的合眾國和英國不會及時干預。
在1984年3月的最後幾天,藉著頻繁的軍演和巡航行動作為掩護的德印聯軍試圖為東孟加拉邊境地帶的游擊隊提供支援,儘管他們暫時還沒有將接受訓練的【自由孟加拉軍】送回去參戰的打算。等到那支軍隊出動時,它將是一支陸海空三軍武裝力量齊全的現代化國防軍,而非只能和巴基斯坦軍隊玩捉迷藏的游擊隊和準軍事武裝。正因為清楚地看到了那一天的到來,迪迪埃·博尚才更加不允許自己在緊要時刻懈怠。戰友的缺席為他換來了更多的機會,而德國人沒有理由拒絕一個多才多藝的陸軍航空隊技術士官的表演。
在博尚看來,麥克尼爾的計劃還有不小的漏洞。既要不傷及自由世界的根基又要打擊不配為合眾國盟友的巴基斯坦,最好的辦法是讓德印聯軍以雷霆之勢出動、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粉碎巴基斯坦軍隊在東孟加拉地區的抵抗並阻擋從西巴基斯坦方面而來的攻擊,到那時大局已定、敵人再無垂死掙扎的能力。除此之外,合眾國和英國即便介入也為時已晚。
遺憾的是,即便不談麥克尼爾等人毫無影響德軍和印軍決策的能力,出動兩國聯軍在南亞大打出手本身就會動搖現有的秩序。因此,問題或許該由孟加拉人自己解決,但這樣一來合眾國方面很可能會在見到巴基斯坦的頹勢後反悔、恢復對巴基斯坦的援助。
“必須要阻止合眾國的行動……要讓合眾國上下的公民們相信,援助正在對孟加拉人大開殺戒的巴基斯坦就是自絕於自由世界、自絕於我們過去所支援的一切理想。”當博尚再一次問起調查裝甲獵兵裝備背景的必要性時,麥克尼爾做了如上的解釋並說他打算把那些顯然會對巴基斯坦人不利的證據收集起來,只要能讓世界把巴基斯坦軍隊的舉動和昔日的NSDAP聯絡起來就行。不管怎麼說,這個世界上還不會有哪個國家敢公然為NSDAP招魂,膽敢那麼做的人也會遭到三大勢力共同口誅筆伐。
但博尚仍然隱隱有些擔憂,他從來都不覺得純粹的理念可以在一場足以演變成為戰爭的危機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即便是秉承著埃瑟林元帥的理想而建立起來的GDI也未能逃過這樣的宿命,否則它早該在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期間對自由世界和盟軍的宿敵進行更徹底的打擊、根除全部隱患,這樣一來也就不會有令人頭疼的APA了。不,APA還是有些利用價值的,比如在EU與合眾國討價還價的時候……只要那些骨子裡還和NOD兄弟會一樣的傢伙不再大談特談歐亞國就好。
前來追蹤他們的巴基斯坦戰機距離他們只有咫尺之遙,雙方之間那條看不見的國境線隨時可能被另一方不經意間的疏忽跨越。迪迪埃·博尚屏息凝神,他聚精會神地操控著自己的戰機向前飛行,同時關注著對手的動向。他應該把這樣的挑釁也常態化、每一次都觸碰到巴基斯坦人的底線。
而當敵人誤以為這些挑釁只是耀武揚威者的業餘愛好時,在恰當的時刻發起致命一擊的條件也就成熟了。
“來吧,向著我們這側開炮或是發射導彈……這樣我就可以直接把你們所有人解決掉。”博尚自言自語著,他又做了個深呼吸,再一次確認了敵軍戰機的位置。機群離開陸地、抵達了印度領海上空,但包括博尚在內的飛行員們還沒有立即轉入巴基斯坦海上領空的跡象。他們在等待著那些敵人的反應,而後再決定是否進一步地試探遲早支撐不下去的巴基斯坦飛行員。
“博尚,我們似乎被鎖定了。”博尚左後方8點鐘方向上的戰鬥機駕駛員向他發來了警告,“也不知敵人是不是打算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