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2:三分時(6)
一輛吉普車靜悄悄地停在無人居住的房屋後方,車子裡的乘客們左顧右盼地觀望著附近的建築,生怕有人從裡面跳出來並發現他們這些不速之客。坐在車子前排的兩人比後面的同伴稍微淡定一些,其中一人斜著向後倚靠在座椅上打盹,另一人則用望遠鏡搜尋村莊內其餘房屋附近的可疑跡象。
“剩下的就靠你們自己了。”邁克爾·麥克尼爾故作輕鬆地說著,他確實已經完成了自己所需要做的大部分工作,“這種機會也不是其他人能隨便得到的。”
“印軍一定會因為我們出現在這裡而十分惱火,還好有你在。”謝里夫·羅易聚精會神地尋找著自己所需的目標,他和他的戰友們都希望能抓住這次機會完善他們的訓練計劃。當麥克尼爾通知他們出發並把用意在半路上告訴他們時,所有的孟加拉人都以為自己在做夢。“不過,如果首先發現我們的是叛軍,問題就不僅僅是被印軍責罵了。”
多次出生入死的孟加拉人說罷,看了麥克尼爾一眼,卻驚訝地發現對方毫無反應,後者彷彿今日只是特地要把這些孟加拉人帶到印軍對可能發動襲擊的叛軍武裝開始鎮壓的現場附近而已。平時和麥克尼爾有些交情的孟加拉人維持著嘴角的弧度,他僵硬地轉過身,繼續觀察村莊附近的狀況。剛才他已經在麥克尼爾的指點下發現了印軍邊防部隊的行蹤,那些人常年活躍在和叛軍對抗的前線,並因叛軍的越境活動而承擔著多項繁重的工作。
村莊沉睡在一片靜謐之中,那些靜悄悄地潛入村子的印度邊防軍士兵沒有打擾居民的意圖。這裡或許還潛伏著許多叛軍成員,有些是戰鬥人員,另一些則是暗中為叛軍提供情報支援的間諜。無論是哪一種,對於印度而言都是莫大的威脅,而且元首為未來規劃的圖景之內也沒有這些人的位置。
這是麥克尼爾今天特地把他們帶到附近秘密觀察周遭動態的理由之一:印軍鎮壓叛軍的活動足以成為日後孟加拉人對付巴基斯坦軍隊的參考案例。當然,印度人不怎麼願意讓外國人插手鎮壓叛軍的事務,但他們不歡迎德國人到場參觀並不意味著德國人會被就此拒之門外。對於麥克尼爾來說,想辦法探聽到印度人的行蹤並繞過印軍的封鎖,並不困難。
他本可以代勞更多的事務,然而有些東西必須由孟加拉人自己學到手才行。對付多半在大城市和城鎮內行動的巴基斯坦裝甲獵兵部隊,主要是孟加拉人的工作;若德軍或印軍投入戰鬥,他們則可以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摧毀巴基斯坦軍隊的防線。
其他三名孟加拉人比麥克尼爾要忙碌得多,他們需要用自己的雙眼和耳朵還有其他一些也許派不上用場的感官記錄下印軍圍攻叛軍武裝時所使用的戰術和叛軍用於反制印軍邊防部隊的辦法。這是印度人不願意向孟加拉人公佈的情報,如今孟加拉人親自上門來討教了,只是不遠處的印軍士兵們還全然矇在鼓裡。
眾人離開車子,緩慢地進入村莊。時值清晨,他們鬼鬼祟祟的舉動沒有引起居民們的注意——相當一部分村民都沉浸在夢鄉之中。穿過幾條較為隱蔽的街道後,麥克尼爾示意眾人停止前進,並帶著他們躲到附近的圍牆後方,而後令孟加拉人自行尋找附近的線索。
謝里夫·羅易全神貫注地跟蹤著那些他能夠觀察到的印軍士兵的行蹤,此時村莊中的槍聲已經響起。被沉重的深綠色動力裝甲有力地保護著的印軍士兵們開始向著叛軍士兵盤踞的據點進攻,那些人哪怕使用比德軍落後十幾年的老型號裝備也能給叛軍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另一名孟加拉人猛然間發現有手忙腳亂的武裝人員從左前方的一棟房子裡衝出,他剛要尖叫,就被身旁的羅易眼疾手快地阻止了。經驗豐富的孟加拉人戰士看了一眼靠在圍牆上繼續打盹的麥克尼爾,默默地嘆了一口氣。
“印軍的戰術和巴基斯坦人很不一樣。”他小聲對著麥克尼爾說道,“巴基斯坦軍隊傾向於優先封鎖包圍目標而後將其殲滅……我遇見過他們的裝甲部隊,那些坦克壓制城市時也用同樣的思路緩慢前進。”
“嗯。”麥克尼爾哼了一聲,“繼續說,我在聽。”
“……而印軍是直接集中力量出擊、迫使敵人撤出現陣地,並試圖在追擊過程中把敵人消滅。這個流程應該是標準化的,他們的整個集團都以這種方式行動。”羅易皺著眉頭,他狠狠地瞪著麥克尼爾,但對方完全沒有感受到他的視線,“喂,我知道你今天為了和我們一起到這裡看戲而犧牲了睡眠時間,可你總不能當著我們所有人的面睡覺吧。再說,以後你也許還會和我們一起被塞到游擊隊中執行特殊任務。”
槍聲此起彼伏,據守農舍的叛軍士兵頑強地和印軍爭奪著地盤。子彈擊打在落後現有水平十幾年的老型號動力裝甲上卻仍然只能留下看上去不怎麼顯眼的劃痕,而毫髮無損的人形野獸們緊接著便會給負隅頑抗的對手送上死亡。手持重機槍的印軍士兵瘋狂地向著叛軍士兵盤踞的農舍掃射,那些圍牆和牆壁頃刻間灰飛煙滅,來不及逃走的叛軍士兵在槍林彈雨之中瞬間化為被五馬分屍的碎塊,而那些僥倖保住了性命的人除了對著頭戴普魯士鋼盔的劊子手們咬牙切齒地怒罵之外也做不了什麼。
但叛軍的反擊仍是兇猛的,從北側距離麥克尼爾等人所在位置約有300米遠處一座農舍中突然鑽出來的叛軍士兵朝著聚集在一起的4名邊防軍士兵發射了火箭彈。那火箭彈直接在眾人中間開花,把有著重重護甲的印軍士兵炸得人仰馬翻。其中一名裝甲已被炸壞的印軍士兵掙扎著想要站起來,但剛爬出幾步就被子彈順著裝甲缺口擊中胸膛,當即丟了性命。另外3個傷勢不那麼嚴重計程車兵見狀,只得朝附近躲避,而他們馬上就會意識到不及時將嵌入體內的裝甲碎片清理乾淨的結果和敵人的子彈同樣地致命。
“他們轉移了,我們得靠近一些。”羅易招呼戰友們前行,又向著麥克尼爾咳嗽了兩聲,“亞當姆斯上級軍士長,戰線在往北移動,我們看不到交戰的場面了。”
“走。”麥克尼爾比劃了一下,向前邁出幾步,旋即和孟加拉人一同沿著安全的屋子匍匐前進。那些嚇得躲在屋子裡的村民大概不會有興趣告發他們,也不至於把他們當成叛軍——麥克尼爾那張臉就足以成為安全的象徵。“羅易,你剛才的描述很到位。那麼,也許你同樣看出了敵我雙方在特定戰場環境中使用這些戰術的原因。”
謝里夫·羅易頓時愣住了,他沒有回答,而是低下頭只顧前行、用行動示意麥克尼爾暫時保持安靜。這鬼鬼祟祟的一行人穿過被樹林包圍著的小路,前往印軍和叛軍激烈交戰的另一處戰場。儘管叛軍節節敗退,這些明顯領了盧布的傢伙能夠在印度東北地區長期盤踞並招攬武裝人員的原因依舊是個難以解答的謎團。
叛軍的表現並不比孟加拉人面對巴基斯坦遊騎兵部隊時的表現更好,他們的大部分常規武器無法給動力裝甲造成嚴重損傷,而那些能夠有效地破壞動力裝甲的武器流入印度的難度可想而知。雖然印軍和巴基斯坦軍隊都有不同程度的私下倒賣軍事物資現象,那些暫時還沒被金錢燒壞頭腦的傢伙或許缺乏把危險武器出售的決心和能力。
戰鬥開始時,結局或許已經註定。在印軍的窮追猛打之下連連敗退的叛軍開始撤退,而印軍則不顧一切地上前追擊。完全不在乎前方是否有埋伏的印軍士兵們踴躍地朝敵人所在之處撲去,其沿途所到之處一片狼藉,而這群有著動力裝甲保護計程車兵們只求儘快結束戰鬥。無論是為了生活還是為了那點微不足道的理想,他們都打算趕快收工,那樣一來他們才能離開這偏僻的鬼地方、返回基地裡休息並構思下一個請假回家的理由。
羅易發現了叛軍的行動,他至少還能分得清同樣穿著破衣爛衫的人當中哪些是真正的武裝人員而哪些是湊巧從附近路過的平民。看著一窩蜂地衝向另一個方向的叛軍誘餌的印軍士兵們,羅易的心頭湧現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也許他們該趁著這個機會賣給印度人一個人情,到時候印度人斷然沒有理由責怪他們,尤其是在德國人也多少參與其中的情況下。
“不,我們需要儘快從這裡撤退。”麥克尼爾看了一眼手錶,他不打算冒更大的風險,或者說他所判斷的預期收益趕不上損失,“改天我可以請你們去參觀一次規模更大的行動,今天就先到這裡吧。我們沿著原路線後撤,別驚動他們。”
“但叛軍明顯是打算逃跑,而印軍被誘餌吸引了。”這是羅易的判斷,他自己也說不清印軍進攻的目標究竟是誘餌還是確實未能成功逃脫的叛軍,“假如我們幫了印度人一把,或許他們以後會給我們更多的機會,那樣一來咱們也就不用像現在這樣如竊賊一般潛入戰場了。”
“也許你說得對,可剿滅叛軍的工作並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問題。好了,我們得趕快離開了,時間不等人。”邁克爾·麥克尼爾強調了一遍,他要求和他一同前來的孟加拉人儘快離開,“如果你們為此而感到遺憾,我會在你們想明白理由之後考慮幫你們找些更正當的介入方式。”
麥克尼爾還記得叛軍剛才的活動方向,如果謝里夫·羅易所言非虛,那麼叛軍大概是向著西側而不是東側撤退了。這個決定也許是明智的,畢竟狹窄的西里古裡走廊受到印軍的日夜監視,而叛軍倘若向著西孟加拉北方的山區逃竄則更不容易被印軍發現。當然,逃過一劫的前提是那群叛軍提前準備好了基地,不然在高山上活活餓死的感受可不怎麼美妙。
【灰色樂隊】,這是叛軍在孟加拉人難民群體中建立的地下情報網路的名稱,而且還是由逃到印度的孟加拉人轉告德軍的。低估或高估叛軍的影響力都會給處理孟加拉危機的具體工作帶來一些影響,這其中最讓麥克尼爾好奇的是叛軍的真正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