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BEP3:進取(1)
“真的,我說的這一切都是真的。”被五花大綁地按倒在地的奧利維拉中校向著坐在他面前的卡爾多蘇上校大聲叫嚷著,生怕卡爾多蘇上校下一秒就下令把他拖出去就地槍斃,“我沒和他們勾結啊。他們……他們商量這些事的時候,根本沒通知我。”
“你以為我們會隨便相信你說的這些鬼話嗎?”踩在奧利維拉中校身上的麥克尼爾陰陽怪氣地說著,“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的指揮官們對戰況失去了信心——又或者是從最開始就已經被敵人策反——從而決定放下武器投降並協助敵軍【恢復聖保羅的原有秩序】。”他抬起頭看了一眼面色複雜的卡爾多蘇上校,又看了看同樣板著臉的伯頓,“好,那您現在來回答一下我的問題:第一,您是如何在事先不知道密謀的情況下既得知了真實原因又能順利逃出聖保羅的?第二,在戰況複雜且無法準確判定哪一支部隊仍然堅持戰鬥的情況下……您能說說您選擇來投靠我軍的原因嗎?”
“這只是個意外——”
奧利維拉中校哭喪著臉,不停地向戰友們強調稱他沒有叛變。他原先在帕拉伊巴河谷戰役後因禍得福成為了能夠參與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決策的指揮官之一,現在他卻後悔自己得到了這樣一份機遇。12月9日的劇變之後,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儼然成了恥辱的代名詞:根據奧利維拉中校本人和其他一些從包圍圈中逃出的公共安全部隊士兵的描述,叛變的不是某一支部隊而是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總司令部。
12月9日夜間,主持聖保羅戰役的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總司令部突然宣佈向聯邦軍投降,並調動願意服從命令的部隊攻擊那些不願放棄抵抗的起義軍。被攻擊的起義軍之中,有隸屬於第二步兵師的原聯邦軍,也有那些在接到上級的新命令後反應遲緩或乾脆沒接到新命令的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這些不受歡迎的堅持抵抗者一概被叛軍視為敵人。到10日凌晨,起義軍的內外兩條戰線徹底崩潰,外圍戰鬥部隊紛紛放棄了進攻包圍圈的打算而退守北方。
起義軍第二步兵師師長布拉加中將試圖營救那些被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綁架的文官,他一方面通知城外的第四騎兵團堅持戰鬥並保證突圍通道安全,另一方面調集城內堅持戰鬥的起義軍向被叛軍控制的主要建築發起進攻,企圖把和里約熱內盧對抗的臨時內閣解救出來。然而,在壓倒性的兵力劣勢下,他的努力以失敗告終。最終,第二步兵師只得強行趁亂突圍,和他們一同突圍的還有許多不願就此投降的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士兵。
這些勉強衝出包圍圈計程車兵們向著北方一路逃竄,等待著他們的是聯邦軍的重重封鎖。第四騎兵團繞過雅裡努南下一事讓佔據聖保羅州北方的聯邦軍產生了危機感,加之同樣被聯邦軍重點圍攻的米納斯吉拉斯無法派兵支援,北逃的路線幾乎被阻斷。幾天過去了,像沒頭蒼蠅一樣亂轉的第四騎兵團仍然未能和第二步兵師會合——在突圍戰的最後階段,擔心己方被敵人全殲的卡爾多蘇上校向上級申請撤退,在那之後他就同第二步兵師指揮部失去了聯絡。
在北方的山野裡逃竄計程車兵們盼望著早些和同伴會合,但他們近些日子只找到了一些逃跑的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士兵。也許其中還藏著幾個沒臉見人的軍官,比如今天剛剛被抓到的奧利維拉中校。現在,這位曾經和卡爾多蘇上校等人有一面之緣的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軍官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地向戰友們表明自己的忠誠,請求這些儼然把他視為叛徒的昔日同伴們饒他一命。
心情複雜的卡爾多蘇上校讓士兵們把奧利維拉中校先關起來,一直擔心沒法逃出包圍圈的他實在不想再為這些問題而煩心了。隨著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的集體倒戈,聖保羅起義軍已經陷入了絕境,現在他們不僅要對付先前叛變的南里奧格蘭德軍,還要和那些只是響應了上級要求的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戰鬥。處在如此境地之下,第四騎兵團斷無單獨作戰的能力,早些和友軍會合才是明智的選擇。
“目前我們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和主力部隊會合。在那之後,究竟是北上前往米納斯吉拉斯還是留在聖保羅繼續戰鬥,要看上級的具體命令。”麥克尼爾支援卡爾多蘇上校的想法,他認為第四騎兵團需要及時地補充人員和武器裝備上的損失,“現在名義上【指揮】我們的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已經是我們的敵人了,我們也沒有必要再服從他們的規定。不如趁著這個機會把跟隨我們一起戰鬥的起義軍吸收進來,我想布拉加將軍也會支援我們的。”
“那麼,要把奧利維拉中校處決嗎?”幾名軍官建議卡爾多蘇上校趁早把不穩定因素消除,“他很可能是敵人派來的臥底……先前的刺殺和通風報信也許只是敵人用來降低我方警惕性的常用手段。”
“沒有必要。”卡爾多蘇上校揉著眼睛,他一聽到這些問題就感覺頭疼,“殺了他只會讓那些搖擺不定的公共安全部隊直接投敵,雖然他們當中的大部分已經隨著上級的一紙命令而倒戈了。”說到這裡,上校自嘲地笑著,他也清楚某些沒能及時得到通知的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在得知真相後選擇放棄抵抗的機率比跟隨他們繼續戰鬥的機率更大一些,“叛徒到處都是,殺他一人又有何用?別多想……儘量拉攏他們,先這麼定了。散會。”
彼得·伯頓從麥克尼爾口中得知卡爾多蘇上校決定釋放奧利維拉中校時,頗為疑惑,但他還是按照長官的命令把瑟瑟發抖的奧利維拉中校放了出來。一同獲得自由的還有幾名跟隨奧利維拉中校一起逃出聖保羅的軍人和平民,其中有幾個麥克尼爾看了覺得眼熟的面孔,不過他到底也沒想起來這幾個人是誰。
“你們在彈盡糧絕的聖保羅堅守了這麼久,又在那些卑劣無能的指揮官們可恥地投降後冒著喪命的危險逃出包圍圈,此等忠誠實在令我們感動。”麥克尼爾走上前,和奧利維拉中校等人說了幾句道歉的話,“很遺憾,我們沒有辦法把你們護送到足以讓你們安全地脫離戰爭的地方。請各位即刻加入我軍,仍是平民的可以日後補辦手續。”
“沒問題,完全沒問題。”奧利維拉中校忙不迭地表示自己願意加入第四騎兵團,反正他原先所指揮的部隊和負責的部門都已經叛變了,眼下他只是個手下無一兵一卒的光桿司令,“不過……請問你們會讓我做些什麼工作呢?”
這倒是把麥克尼爾難住了,第四騎兵團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損失計程車兵自然遠遠多於軍官,以至於部隊內的軍官和士兵比例達到了一個不正常的數字。這裡已經找不出多餘的部隊給外來戶指揮了,而且奧利維拉中校本人仍然是第四騎兵團的軍官們重點懷疑的目標。
於是,第四騎兵團多了一群用途不明的閒人。卡爾多蘇上校不敢讓其中的軍官指揮戰鬥,也不敢讓其中計程車兵走上戰場,只能偶爾派他們去幹些體力活。雖然麥克尼爾指出第四騎兵團得讓這些新成員充分發揮作用,但瞻前顧後的卡爾多蘇上校還是決定維持現狀。
12月15日,第四騎兵團在向北方逃竄的路上遇上了一群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士兵。已經忍飢挨餓將近兩天計程車兵們在卡爾多蘇上校的命令下停止前進,他們忐忑不安地等待著交涉結果,並毫不掩飾地對前程表示悲觀。
從12月10日開始,卡爾多蘇上校在麥克尼爾的請求下對第四騎兵團所剩無幾的物資做了重新分配,並大幅度地削減了軍官的待遇。即便如此,殘存的物資還是太少了,以至於卡爾多蘇上校從軍官們的嘴裡搶出來的那份軍糧顯得微不足道。他和其餘士兵一樣忍受著飢餓,派麥克尼爾帶著奧利維拉中校去和攔路的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士兵們談判。
“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麥克尼爾上士。”獲得了人身自由的奧利維拉中校也找回了先前的自信,如今他和第四騎兵團的軍人已經被綁在了同一艘船上,“前幾天,我們或許還有迴旋餘地……但是,現在除了那些被困在深山裡的部隊之外,其餘的指揮官們大概都已經接到了消滅我們的命令。”
“少說些晦氣話有益於身心健康,中校。”騎著馬的麥克尼爾把節奏放得很慢,他駕馭的這匹戰馬也已經跑不動了。再過幾天,整個騎兵團的戰馬就會成為他們的軍糧。“不管你現在怎麼看,我願意相信更多計程車兵是因為自身的判斷而不是上級的命令才決定參加起義的。是的,他們當中有許多人選擇了在幾天前遵守上級的新命令而放下武器,但那也不能代表全體士兵的立場。況且,我們沒辦法快速地繞過他們或消滅他們。”
——最後一句話才是真實原因。彈盡糧絕的第四騎兵團連和敵人決一死戰的底氣都沒了,他們從聖保羅州北方的山區地帶匆忙地南下,一路上和聯邦軍連番交戰,又在抵達聖保羅之後馬不停蹄地投入戰鬥,得來的卻是聖保羅的背叛。長期沒有獲得補給的第四騎兵團的戰鬥力嚴重下滑,就連一貫以精力旺盛而著稱的伯頓也只能躺在裝甲車裡裝死了。
沒過多久,護送著奧利維拉中校的一行人抵達了態度不明的聖保羅公共安全部隊陣地前方。看守在那裡計程車兵們早就發現了他們並戒備地從防線後方探出頭來,主動上前攔住他們的公共安全部隊士兵一眼看到了奧利維拉中校的臂章並認出了這名軍官的身份,便要奧利維拉中校在陣地前方先行等候一陣。
麥克尼爾望著蹲在壕溝和沙袋後方計程車兵們,心裡不住地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