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4:血海沸騰(14)
樸光東死後的朝軍急需一位新的領袖,在包括李泰瀚在內的其他殘存高階將領爭奪這一位置的鬥爭出現最終結果之前,他們的內訌也許不會因共同敵人的高歌猛進而受到半點影響。利用朝軍的內訌,首爾市區內部的韓軍配合著包圍圈外部南方的友軍向著組成包圍網的朝軍發動了持續不斷的猛攻,逐漸地削弱了包圍圈並奪回控制在朝軍手中的市區。這或許是韓軍自開戰以來所遇到的最佳時機,如果他們不能充分地利用朝軍的內訌,那麼等待著他們的將是規模空前的另一場攻勢。一些缺乏證據的謠言逐漸地被韓軍指揮官們採信:樸光東由於受到委員長的理念牽制而沒有采取更為致命的手段,而他的競爭對手則不一定會保持任何形式上的顧忌。
每一名韓軍指揮官對戰爭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大部分指揮官認同抓住朝軍內訌的機會一舉突破包圍圈,另一小部分略顯謹慎的軍官則擔憂貿然進行總攻會遭遇更為慘重的損失。當韓軍指揮官們忙於分析著朝軍的行動規律時,麥克尼爾也在做著自己的規劃。他的想法和決定不一定會被韓軍指揮官重視,甚至不會引起任何關注,他需要的是真正能夠引起戰鬥的槍聲。
“只要我們在預定進行作戰的區域試探性地進攻,敵人一定會做出反應,這樣一來韓國人也不得不在意。”麥克尼爾如此對伯頓解釋道。
“前提是我們每一次都能從前線活著跑回來。”伯頓緊張地盯著麥克尼爾在地圖上畫出的分界線,“況且,留給我們的時間也不夠。”
“伯頓,你認為韓國人是怎樣得出朝鮮人的戰爭機器開動不充分這一結論的?”
層層疊疊的複雜地圖上,從2023年12月底戰爭爆發以來,朝軍在每一地區的每一攻勢都被麥克尼爾細心地記錄了下來,這些情報在韓軍面對著朝軍暴風驟雨式的打擊時顯得毫無意義,但在韓軍試圖進行反擊時則可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伯頓也收到了一份電子版的地圖,他左思右想,沒能從中找出麥克尼爾想要表達的意圖。
健壯計程車兵不好意思地撓著光禿禿的頭皮,解釋道:“我對付游擊隊的經驗更豐富,或許在這方面你確實比我更擅長。”
“根據朝軍的進攻週期可以推斷出他們的補給確實存在嚴重問題。”米拉鄙夷地瞥了伯頓一眼,目光中流露著不屑,“雖然這種預測可能出現偏差,但在經歷將近兩個月之後,我們可以相信這一規律的準確性。”
“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空軍確實存在嚴重的缺陷。”
麥克尼爾調取了另一份資料,把雙方空軍的交戰記錄呈現在了戰友們的眼前。大部分空戰發生在雙方實際控制的分界線附近,朝軍很少能夠越過實際控制線對韓軍進行襲擊,少數幾次大膽的冒險行動也以被韓軍攔截而告終。這倒是提醒了伯頓,他也意識到自己很少遇到敵軍的空襲。
這種反常被麥克尼爾解讀為飛機效能的落後。僅從理論上而言,朝軍有無數個機會繞過正面戰場去偷襲韓軍的後方,並在實施大舉轟炸後揚長而去。然而,這樣的糟糕後果卻基本沒有出現,以至於麥克尼爾時常懷疑朝軍的高階將領在用指揮陸軍的方式指揮空軍。當他將注意力轉移到敵軍的空軍作戰記錄上之後,麥克尼爾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飛機的效能限制了朝軍的作戰方式,以至於他們無法採取更為靈活的戰術襲擊韓軍的後方。與之相反的是,朝軍的空軍主力幾乎被韓軍完全拖在前線,失去了發揮更大作用的機會。
“就是說……”伯頓眯起眼睛,儘管他更擅長以絕對的實力差距碾碎自己的對手,麥克尼爾的提示讓久經沙場的伯頓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在敵軍最虛弱的階段,我們要為韓國人制造主動出擊的理由,而且我們不必擔心在缺乏空軍支援的情況下成為敵人的重點獵殺目標。”
邁克爾·麥克尼爾關掉了電子版地圖,眼前又一次浮現出了四處響起槍聲的廢墟。縱使種種客觀條件都被證明對韓軍有利,贏取勝利也絕非易事。既然朝軍之前能夠迅速地包圍首爾並切斷首爾和外界的聯絡,即便朝軍目前陷入內訌,韓軍想要從朝軍手中奪回首爾也要依靠一場又一場殘酷的戰鬥。
既然韓軍指揮官不太可能重視並採納麥克尼爾的意見,麥克尼爾決定用自己的方法誘導韓軍【執行】他的作戰計劃。只要對應的關鍵位置發生交戰,由不得韓軍放棄陣地。輕率地逃離戰場並丟棄陣地將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尤其是韓國人的陸軍最近還陷入了參謀總長帶頭組織兵變的醜聞之中,這些指揮官若是想要贏得頗受公民歡迎的金京榮代理總統的支援,就必須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忠誠和能力。或許能力倒在其次,但倘若某些人連表示忠心的樣子也不肯做出,他們恐怕是別想繼續在軍隊享受這份權力了。
丁龍漢大尉想要讓麥克尼爾前往由朝軍固守的據點充當攻堅專家的角色,他刻意地對麥克尼爾隱瞞了自己的真實用意,而麥克尼爾也並未戳破對方的心思。作為自己的特有回應方式,麥克尼爾沒有按照丁龍漢大尉的命令去附近的地下設施中待命,而是藉故從臨近的通道中轉移到了朝軍防線上的缺口處。他信誓旦旦地對緊密地跟隨著自己的戰友們解釋道,外面就是等待著裡應外合夾擊朝軍的韓軍。
聽到向來謹慎的麥克尼爾做出了保證,伯頓摩拳擦掌地來到戰壕的盡頭,觀察著那些似乎沒有任何士兵駐紮的廢棄建築。
“從這裡突圍,外面就是韓國人的援軍?”他鬆了一口氣,“好極了,這場噩夢總算結束了,我還以為自己沒機會活到突圍呢。對了,離這裡最近的韓軍大概在什麼地方?”
“至少10英里以外。”
伯頓那張興高采烈的臉立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蒙上了一層萎靡不振的陰影。
“你……你啊!”他垂頭喪氣地回到了由地下室改造而成的【戰壕】內側,“下一次可別這麼異想天開了。說什麼要用自己的方式誘導韓國人執行我們的戰術,到頭來還不是得完全依賴韓國人?我們根本不可能衝出這裡,沒等我們在郊區找到其他韓軍,朝鮮人就先把我們全都就地消滅了。”
米拉也憂心忡忡地望著麥克尼爾,她同樣不認為僅憑他們這三名外籍難民士兵和周圍那少得可憐的韓軍士兵能夠突破朝軍的封鎖線。在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韓軍為突破包圍圈而進行了多次嘗試,但大部分突圍作戰都被朝軍擊敗,以至於首爾市內的韓軍逐漸地放棄了從該處突圍的希望。如果有什麼能夠證明韓軍的沮喪,大概就是不久前連安忠煥中將主持的突圍作戰都直接地忽視了這一地段。
……儘管那次作戰仍舊讓韓軍遭遇失敗,並間接地導致殷熙正大將獲得了兵變的藉口。
然而,麥克尼爾對於韓軍的退讓卻有著不同的理解。他對米拉和伯頓解釋說,之前韓軍內部存在的【場外干擾因素】嚴重地影響了韓軍的戰鬥力,如今殷熙正大將和他的同夥已經鋃鐺入獄,受到金京榮代理總統監督的李觀默大將也許能夠讓韓軍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除此之外,儘管麥克尼爾對任在永的吹捧之詞表示懷疑,但那位一直在制定作戰計劃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安忠煥將軍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各位,我們今天要做的是打出這象徵性的一仗,走出這片韓國人一直沒能突破的區域,讓朝鮮人看到我們的勇氣,也讓韓國人明白那橫亙在他們面前的天塹已經倒塌了。”麥克尼爾舉起手中的步槍,開啟了光學迷彩,“明海俊和他的手下能搗毀那麼多韓國人的據點,我們也能做對應的事情。”
“說到這個明海俊,他的手下是不是還不清楚他已經被抓了?”
“誰知道呢。”
麥克尼爾並非依靠著辯論和攻訐競爭對手而成為GDI一代名將,他重視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局勢轉化勝過理論,倘若事實證明他的推斷完全是錯誤的,想必他也會欣然接受。現在,願意為了他的大膽猜測而承擔著鉅額風險的同伴們與他一起躡手躡腳地行走在遍佈著屍體和碎石的道路上,前往被朝軍封鎖的包圍圈外側。根據第八師團的指揮官們共享的情報,外側的朝軍在昨日的內鬥中悉數撤離,留守在這裡的只有一些老弱病殘。
“定下一個行動目標吧。”米拉提議道。
“最好的結果是一槍不放地同外界軍隊會合,其次則是拖延時間直到韓國人前來增援並被迫加入這場戰鬥。”
訊息剛被髮送到米拉和伯頓那裡,槍聲就響了起來,子彈的痕跡靈活而敏捷地在他們的腳印附近跳著舞,有些子彈險些直接擊中麥克尼爾本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內心的平靜後,麥克尼爾三步並作兩步逃離了開闊區域,躲避到垃圾堆下方以避免受到敵人的直接攻擊。
“你的預測存在偏差,敵人肯定還在這裡埋伏了不少士兵。”伯頓沒好氣地抱怨道。
“別緊張,這只是暫時的。”麥克尼爾聳了聳肩,“你看,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友軍】是不是敵對派系的一部分,這些各自為戰計程車兵很快就會被擊潰的。按照預定計劃行動。”
“明白。”
伯頓瀟灑地向著麥克尼爾揮了揮手,從垃圾堆下方的一條小路爬行到了一棟民房下方,並找到了向上的樓梯。在找到敵軍士兵埋伏的位置之前,他們首先要做的是撤離危險區域。麥克尼爾注視著伯頓遠離了自己的視線,直到槍聲逐漸平息後,他才告訴米拉,現在是時候撤離這個讓人厭惡的垃圾堆了。
比起可以遮蔽的氣味,視覺上的衝擊倒是成了令人不適的首要因素。
“為什麼讓他一個人先進去?”米拉不太明白麥克尼爾的想法。
“哦,這是為了避免我們被一次性地全部消滅。”麥克尼爾滿不在乎地說道,“也許我們的缺席確實可能會讓他陷入險境,但是萬一在那一邊等待著我們的是必死無疑的陷阱,那麼我們的損失還會稍微減輕一些。伯頓是個聰明人,他有這樣的自覺。”
與其說伯頓相信麥克尼爾的決策,不如說他更相信自己的本事。在中東同無數游擊隊、武裝人員、偽裝成平米的僱傭兵和殺手較量了十年有餘之後,伯頓自認為已經學會了足夠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