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王世充敗亡後,因為長孫無垢的關係,大唐並沒有對長孫安世追責,將其無罪釋放。
只是長孫安世性格忠厚,對王世充忠心耿耿,武德四年七月九日,王世充流放巴蜀,途徑雍州驛站,定州刺史獨孤修德遣人將其刺殺。
訊息傳到長安,長孫安世竟然一病不起,於三日後病逝,時年五十一歲,其忠耿之名,名動一時。
長孫安世死後,留下兩個兒子,
嫡長子長孫家慶,生於前隋開皇十八年,年齡比李世民還要大一歲,現在是李承乾的侍讀。
次子長孫祥,跟李世民同歲,以前是李承乾的中山王府功曹,現在官拜尚舍直長。
可以說李世民看在長孫皇后的面子上,對於長史安世的兩個兒子非常照顧。
只是沒想到李承乾跟長孫家慶的性格不合,竟是辱及已故的長孫安世,站在大唐的立場上,長孫安世作為敵國的宰相,給大唐統一帶來極大的阻力,稱之為逆賊,也是符合實際情況。
但是長孫安世已經亡故,並且按照輩分來講,畢竟是李承乾的堂舅,李承乾出言不遜肯定是不對的,也難怪向來溫婉的長孫無垢會大怒。
這也是李世民先前面對陸德明主動攬下責任,並同意陸德明請辭的原因,這事絕不能外傳,也不能讓李承乾背上不敬長輩的惡名,李世民也真是用心良苦。
小小年紀的李承乾,因為讀書早,身邊全是明事理、有學識的大儒,更有李世民夫婦的言傳身教,現在已經是非常懂事了,臉上滿是堅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阿耶,我不習慣家慶表兄的執拗性格,性格不合,難以相處,強行配合的話也是沒有好的結果,希望阿耶你體諒孩兒”,李承乾小臉上一本正經,希冀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慨嘆一聲,只得說道:“這次便依你了,回頭抄寫《孝經》十遍,”。
李承乾聞言應諾,再次躬身道:“我現在就去找家慶表兄致歉,還有、還有我想去拜祭安世堂舅”。
長孫安世,名仁,字安世,以字行世。
李世民夫婦聽得這話,面色一緩,李世民點點頭,“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去吧”。
李承乾正準備告退,李世民忽然想起一事,“明日再去,今日隨我跟你阿孃一起去看看你萬春姑姑”。
長孫無垢聞言一怔,“二郎你知道了?我昨日方才去過”。
李世民點點頭,牽起長孫無垢的手,“今日再陪我去一趟,我也許久沒去高家了”。
長孫無垢含笑應著。
“那我是不是就可以跟彥章表弟一起玩了?”李承乾忽然興奮的說道。
李世民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莫名的神色,“你喜歡跟彥章一起玩?”
“是啊,彥章表弟很活潑,很有趣,當然,彥興表弟也很好,說話總是慢吞吞的,從來不會跟我急眼”,李承乾一臉笑意的說道:“孩兒早就想出去找他們玩了”。
李世民只是笑著點點頭,“今日讓你玩個夠”。
李承乾喜出望外,差點蹦起來,只是牽扯到屁股,頓時疼得齜牙咧嘴。
李世民臉色一肅,“回來記得抄寫《孝經》,明日繼續進學”。
李承乾的小臉瞬間垮下來了。
隨後皇帝車駕出宮,自是陣仗浩大,雖然這一次只是普通的出宮探望親眷,並非巡察地方,但是導駕、引駕、車駕、後衛等等也有數百人之多。
一早便有內侍前往趙國公府稟報,高君雅也不敢耽擱,組織府上準備迎駕,同時清查內外,以免有特殊情況。
真正的皇帝出宮,並不簡單,何時出宮、何時回宮、往何處去以及一言一行將全部記錄在冊。
若有不合禮法之事,饒是皇帝,也將受到禮官的勸諫,所以說即便是皇帝也是身不由己。
當然,如果皇帝率性而為,不顧禮法,其他人也是無可奈何。
車內,李世民看著前呼後擁的車架,也是感慨道:“雖登大位,但不得秦王時自由啊”。
長孫無垢聽得這話,不自覺翻翻白眼,掩嘴失笑。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