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衝若有所思,看向裴行儉,“守約覺得如何?”
裴行儉聞言,眉頭一皺,“此人表裡不一,思之令人發笑,只是我總覺得他外表的赤誠,或是隻是掩飾,至於其他,我還看不出來”。
高衝坐直身子,“你接著說”。
裴行儉一臉思索,“依我家傳陰陽術來說,馮遊這人行事隱忍於外,而藏鋒於內,面相來看眼凹顴突,眉弄腮龐,應該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般簡單”。
說到這裡,裴行儉也是苦惱的撓撓頭,“師父,其他的我真看不出來”。
高衝很是滿意的點頭讚道:“你現在小小年紀,已經學到這個地步,非常了得,繼續努力,將來你的成就不可限量”。
裴行儉少年心性,聽得讚賞,便是眉開眼笑。
《舊唐書·裴行儉列傳》史載:“曉陰陽算術,兼有人倫之鑑……自掌選及為大總管,凡遇賢俊,無不甄採,每制敵催兇,必先期捷日”。
簡而言之,裴行儉生就一雙慧眼,然後深研裴氏陰陽術,極其善於識人。
這並非是史書故意誇耀,而是有不少確切的例項,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聚長安,時任吏部侍郎的李敬玄便將四人推薦給裴行儉,眾人全都以為這四人才華橫溢,將來必定成就非凡。
然而裴行儉一一觀察後,直接說道:“才名有之,爵祿蓋寡。楊應至令長,餘並鮮能令終”。
世人聞言,不以為然,結果最後裴行儉,一語成讖。
到底裴行儉是否一語成讖呢?事實如他所料。
王勃官至參軍便遭到同僚嫉恨,因殺死官奴被判死刑,恰逢遇到大赦天下,逃過一劫,在南下到交趾探親,渡海時溺水,驚悸而死,年僅二十八歲。
楊炯因堂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受到牽連被降為梓州司法參軍,武則天稱帝后,任盈川縣令,於當年卒於任上,也就四十三歲。
盧照鄰任縣尉時遭橫禍下獄,得友人相救才倖免於難,不久,因染上風疾而辭官,隱居太白山,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最終投潁水自殺,死時約六十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駱賓王在高宗末年曾任長安縣主簿,因遭人誣陷被貶,最終辭官,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作為幕僚起草《討武瞾檄文》,痛罵武則天,徐敬業事敗後,駱賓王不知所蹤。
一句評語,最後一一應驗,此外,裴行儉還提拔程務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齒常之等名臣良將,其識人之明,可稱得上當世第一。
高侃等人聽到裴行儉的話,也是兀自驚詫。
“師兄所言,我覺得有道理”,身後默不作聲的突地謹忽然說道。
見眾人看過來,突地謹絞盡腦汁來組織語言,只得說道:“仔細回想起來,那馮遊給人的感覺一直是他主動展現出來的特性,比如先前的赤誠,現在的諂媚,他表現如何,我們便覺得他如何,我想這肯定不對。
就像草原上的狼群一般,有時狼群表現得怯弱恐懼,不斷後退,藉此來迷惑人,這個時候狼群便趁機發動攻擊。有時候狼群表現得非常兇狠,大有一副決一死戰的模樣,但卻虛晃一槍,趁人疏忽便趁機突圍逃離”。
高衝朗聲大笑,撫掌讚道:“謹行也很不錯,舉一反三,可以將思維發散,進步非常大”。
見四人各有所思,高衝也不驚醒他們,直接走出前廳。
“郎君”,高大立即見禮。
高衝點點頭,“莫要進入打攪他們,你帶上人現在跟我出去一趟”。
高大躬身應諾。
看到高大的身影,高衝不由得想起高雄,那位從小陪伴到大的隨從,多年來護衛左右,流血不下於數鬥,在黑河谷,面對西秦大軍的圍攻,在虎牢關,面對精銳的河北騎兵,高雄一直是以血肉之軀來給高衝抵擋暗箭冷槍。
現在不過三十餘歲,便是遍身暗傷,只得留在長安修養,承擔起看家護院的責任,高衝心裡也是十分掛懷,回到京城後,一定好好補償,即便只是家生子,也未嘗不能授官。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