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盎繼續說道:“想得太多,於事何益啊?我馮氏忠君報國,別無二心即可,其他的,無需揣測”。
聽見父親冠冕堂皇的言語,馮智戴不以為然,也是笑道:“那阿耶你準備如何說服經略使,對付那談氏啊?”
“說服?”馮盎眉頭一挑,自信一笑,“何須說服,若是搖尾乞憐的請求經略使出手,即便剿滅談氏,那也是落了下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馮智戴聽到這話,大為感興趣,“難道阿耶還能……”。
然而話還沒說完,只見得馮盎整理衣襟,邁步出亭,“來了”。
馮智戴抬頭一看,只見官道北邊掀起大片煙塵,一支龐大的車駕緩緩而來。
“經略,前方亭中有人恭候”,衛隊之人來報。
高衝頗有些意外,嘟囔道:“馮家也搞這一套……走,你們隨我上前”。
當即帶領田陽明等人拍馬上前。
“馮明達?”
高衝目力甚好,相距甚遠便是看清亭外那二人面容,不由得一驚。
“什麼?那就是馮盎?”
“當年的嶺南大總管馮盎?”
田陽明等人聞言也是一驚,沒想到馮盎親自出城相迎。
馮盎那可是成名多年的諸侯,在嶺南若是提起大酋長,東部的人第一時間便是想起高州馮盎,中部則是瀧州陳佛智,西部則當屬欽州寧長真,唯有這三人,才是嶺南俚僚公認的大酋長。
當年馮盎擊殺瀧州陳佛智,佔據嶺南東部二十餘州,自稱嶺南大總管,雖是並無自立野心,先後依附於楚國林士弘、梁國蕭銑,但他繼承祖母冼夫人的名望,更上一層樓,天下誰人不知道嶺南馮盎之名。
如今的馮盎已經年到花甲,依舊是身體矍鑠,甚至於親自從高州來到春州,再出城相迎,這份禮遇真夠可以。
春州,即陽春縣,在前隋時期便隸屬於高涼郡,後改成春州,也是隸屬於高州都督府,因此春州也是歸屬於高州都督府統轄,馮盎從高州來到春州,也不屬於擅離轄地。
高衝也不敢託大,當即拍馬上前,相距百步便是翻身下馬,大步迎上。
“豈敢有勞明達公相迎啊”,高衝率先叉手行禮,“一別數年,明達公向來可好啊”。
“老夫馮盎,見過經略使”,馮盎臉上也是堆起笑意,當即便要行禮拜見。
高衝一把攙住,“明達公莫要如此,你我舊交,何必如此多禮,喚我表字即可”。
馮盎聞言朗聲一笑,“好,攸之果然重情義”,然後緊緊把住高衝的手臂笑道:“自武德四年一別,已五年有餘,攸之青春依舊,意氣風發,可真是羨煞老夫啊”
“春州刺史馮智戴見過經略使”。
待二人見禮過後,身後的馮智戴也是上前見禮。
“天錫兄有禮了,多年不見,天錫兄更加威猛啊”,高衝點頭一笑。
然後回頭看向四名少年,“我跟你們講,這位便是馮氏大郎馮智戴,當年我跟他比試數場,難分勝負,想必這麼多年過去,天錫兄更勝往昔,這一次你們幾個小子可要好好向天錫兄求教求教”。
馮智戴,字天錫,乃是高州馮氏有名的勇將,善使長槍,當年在中原也是赫赫有名,有嶺南鐵槍大將的威名,隋煬帝特意徵調馮智戴在身邊,擔任驍果軍都尉。
江都宮變後,宇文化及弒君篡位,天下大亂,各州縣的關隘皆被各方官軍亦或是義軍佔領。
馮智戴率領馮氏親衛,一路南下,斬將過關,且戰且退,硬生生從江都殺回高涼,沿途兩千餘里,數百道關隘,比之“過五關斬六將”更加威武,由此可見馮智戴之勇武。
史書也是記載,“智戴勇而有謀,能撫循部眾,得士死力酋帥皆樂於服從……”。
“攸之過譽了,不過一身莽勇,怎敢在你面前誇耀”,馮智戴見高衝一如既往的熟絡,也是擺手笑道,然後看向那四名少年,“這是?”
“渤海高侃,字允直,拜見馮都督,馮使君”。
“汾陰薛禮,字仁貴,拜見馮都督,馮使君”。
“聞喜裴行儉,字守約,拜見馮都督,馮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