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集原死後傳位於長子陳仁謙,陳仁謙官至銀青光祿大夫,陳仁謙死後,傳位於其子陳行範。
陳行範繼任大酋長的時候,已經是唐玄宗在位,陳行範頗有野心,那個時候天下藩鎮崛起,陳行範便割據瀧州起兵,正式反唐稱帝,建國大瀧,號大瀧天子,擁兵十餘萬,席捲嶺南四十餘州。
這便是楊思勖成名的機遇,楊思勖臨危受命,以殘缺之軀,統領荊楚、淮南的府兵南下平叛,在高州雞籠山一戰擊潰偽瀧國大軍,追殺數百里,擒殺陳行範,從而一舉成名,安定嶺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陳行範便是眼前這位陳集原的嫡長孫。
瀧州陳氏,從第一代陳法念立足瀧州,第二代陳佛智,第三代陳龍樹,第四代陳集原,第五代陳仁謙,第六代陳行範,輝煌二百餘年。
直至第六代終於走到衰落,自陳行範稱帝反叛之後,瀧州陳氏再不復當年嶺南大酋長之威名。
不過那也是未來的事,至少眼前的陳集原,堪稱可造之材。
其父陳龍樹一心只為壯大陳氏,不擇手段,且過於投機獻媚,高衝雖然依舊用他,但在心底對他也不認同,註定是成不了心腹臂膀。
眾人繼續登山,既然陳龍樹心裡已經知道他的過失,高衝也沒有再繼續端著,沿途有說有笑,氣氛甚是融洽,高衝也是少有的心神輕鬆,腳步也不自覺的輕快許多。
行至半山,這裡正好修有涼亭,以供人歇腳,眾人進入稍歇。
“整個瀧州僅有一處軍府,既在這瀧水地界,為何名為雲際軍府?”高衝的關注點依舊在陳集原身上,談到雲際軍府便直接問道。
現在陳集原擔任雲際軍府的別將,雲際軍府便設立在瀧水城外二十餘里的雲際垌。
“好教經略知曉,瀧水共有兩處大的垌寨,一曰云際垌,二曰盤遼垌。
這兩處垌寨地形險峻,位置險要,扼瀧州北部以及東部咽喉,自古以來便多有駐軍,不過盤遼垌是何氏族地,自有何氏鎮守。
而云際垌與我陳氏乃是姻親,因此自前隋開皇年間起,軍府便設在雲際垌”。
陳集原在一旁一五一十的說道,沒有任何隱瞞之處,這也沒有必要隱瞞,畢竟也是擺在明面上的事,隨便一打聽便可知其內情。
“雲際何氏?”高衝一挑眉頭,看向陳龍樹。
陳龍樹面帶笑意的在一旁介紹,“雲際何氏乃我陳氏母族,家祖宋平襄公自南梁天監年間抵達嶺南後,便與雲際何氏聯姻,此後代代皆是如此”。
陳法念受封宋平郡公,在南陳時期病逝,因其特殊功績,南陳也承認他的官爵,追諡為“襄”。
襄者,闢土有德、甲冑有勞、因事有功,則曰襄。
高衝點點頭表示瞭解,其實這也是慣用的手段,如同漢末劉表單騎入荊州一般,想要快速融入當地,聯姻無疑是最好的方式,從陳法念開始,陳氏族人便多與何氏通婚,至今如此。
高衝不知道的是陳集原的孫子陳行範反唐稱帝,也是聯合這個百年姻親雲際何氏,陳行範自稱大瀧天子,封何氏的酋長何遊魯為定國大將軍。
在雞籠山兵敗後,陳行範也是第一時間逃進雲際垌,只是楊思勖窮追猛打,命令荊楚弩兵進垌,強行將陳行範捕殺。
“那現任雲際統軍是何人?”高衝繼續問道,其實心底已有猜測,陳集原身為陳氏嫡子,只能擔任副將,也就是別將,那統軍必然就是何氏之人了,這人或許地位不低。
果不其然,陳龍樹面無表情的說道:“乃我妻兄,何壯”。
高衝微微頷首,起身拍拍衣襟,若無其事的說道:“走吧,先去拜訪惠積法師”。
陳龍樹父子三人對視一眼,陳普光似乎會意,立即上前引路,談笑間,有意無意的說道:“其實我舅父也想來永寧拜謁經略,只是腿有舊疾,不良於行,實在抱憾”。
高衝眉頭一抖,只是笑道:“無妨”,也沒有再過多言語。
行不多時,便來到山頂龍龕巖,高衝一看,造型還真是頗為奇特,這就是一處天然溶洞,內部崎嶇,就像是一隻猙獰的巨龍穿山而過留下的孔洞。
一名鬚髮皆白的老僧帶著一箇中年僧人來到跟前,“貧僧惠積,見過經略使”。
高衝微微頷首,叉手還禮,然後若有所指的笑問道:“法師怎知我是高衝?”
惠積只是淡淡一笑,“今早已有陳家子弟通報,是故不敢怠慢”。
陳龍樹聞言臉上笑容一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