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劉氏,雖不是五姓七望,也不是關中四姓,更沒有渤海高氏、蘭陵蕭氏等氏族那樣掌控權勢,但是提到南陽劉氏,天下士族也是不敢輕視。
原因無他,只因為南陽劉氏影響太大,族人太多,遍佈天下。
只看白州劉氏便知,距離南陽數千裡,依舊有他的分支,更是在白州創下偌大的基業。
南陽劉氏在朝廷中樞裡,現在或許並不出彩,但是在各州縣的地方官府,常能看到南陽劉氏的身影。
南陽劉氏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屬於長沙劉氏的北派分支,劉發便是漢景帝之子,封長沙王。
劉發的後代遍佈大江南北,其後代之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衍昌的祖先是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慎侯劉隆,劉隆同樣出自南陽劉氏。
當今天下劉氏基本分有七房,即彭城劉氏、尉氏劉氏、臨淮劉氏、南陽劉氏、廣平劉氏、丹陽劉氏、南華劉氏,統稱定著七房。
其實還有一個源出匈奴的河南劉氏,或許是因為出自匈奴,便未將其列入定著七房之中,刑國公劉政會便是出自河南劉氏。
近年來劉氏真可謂是人才濟濟,如劉文靜出自彭城劉氏、劉仁軌出自尉氏劉氏。
據不完全統計,有唐一代,劉氏定著七房之中,共計宰相十二人。
即:彭城房劉滋、劉文靜、劉瞻;尉氏房劉仁軌、劉琢;臨淮房劉禕之;南陽房劉洎;廣平房劉祥道、劉景先、劉從一;丹楊房劉鄴;南華房劉晏。
而劉衍昌這一房的南陽劉氏同樣人才輩出,且不提兩漢時期的輝煌,只說最近百來年,隨便舉例。
南梁名臣劉之遴,八歲屬文,名動天下,其弟劉之亨代替兄長接任南郡太守後,品行高潔,政績卓然,荊楚士民至今緬懷,甚至在後來的文章史籍之中提到劉氏兄弟,竟不忍直呼其名,以“大南郡”、“小南郡”尊稱。
甚至在數年前,高衝平定南梁蕭銑時,親筆在奏疏上寫過一個人名,那人名叫劉洎,出自南陽劉氏,時任偽梁國黃門侍郎,平定蕭梁時,劉洎正在嶺南平定僚人叛亂,聽聞國都已破,便只得上書歸降。
高衝對劉洎這個名字印象深刻,便接受歸降,併為其表功,於是李淵赦免劉洎之罪,並將其啟用,授任南康州都督府長史,直到如今。
但是高衝心裡清楚,這個劉洎乃是宰相之才,後來登閣拜相,以直諫著稱,頗有賢名。
見高衝面露怒色,劉衍昌忙是躬身拜道:“末將不敢,只是我們同出中原名門,那龐氏不過蠻僚之徒,經略何必如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論漢蠻,同是大唐臣民,聖人自愛之如一”。
高衝負手仰天,大義凌然的正色說道:“龐氏功過,且等候朝廷判決,至於你進駐博白城一事,本官也當秉公處置,劉統軍,你最好收起那些不該有的心思,莫要自誤”。
劉衍昌聞言只得應著,若不應著也沒辦法啊,現在高衝拒不進城,掌控主場的便是高衝,他若敢違抗命令,那高衝正好藉機將他處決,劉衍昌心裡已經在盤算:莫非高衝有何把柄在龐氏手中不成,為何他如此信任龐氏……
想到這裡,劉衍昌決定暫時不與高沖沖突,且順從他的命令,再將白州情況如實上報朝廷,他也不是告狀,反正他作為軍府統軍,自有上奏之權。
既然高衝以大義來壓他,那他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向朝廷稟明情況,他相信朝廷一定不能容忍叛逆。
只是悲催的劉衍昌後面一定後悔,後悔他的探子並不靠譜,沒有將姜州平叛的具體情況探知明白。
直到現在,劉衍昌依舊堅持認為龐孝泰是叛逆,暗戳戳的以為高沖和龐氏有見不得人的勾當。
“末將謹遵經略之命”,思前想後,捋清心中思緒過後,劉衍昌便躬身應著。
轉身來到城門處,“傳令水鳴府兵,即刻整軍,回防北戍灘”。
劉衍昌既是白州劉氏家主,也是軍府統軍,命令傳下,水鳴軍府兵不敢耽擱,片刻後便集結完畢。
“經略,末將即刻回防北戍灘,明日再來拜謁經略”,劉衍昌躬身拜道。
高衝點點頭,笑道:“水鳴府兵訓練有素,可見劉統軍統兵之能啊”。
劉衍昌乾巴巴的回應一聲,便是躬身告退。
目送水鳴府兵逐漸遠去,高衝收斂笑意,看向龐孝泰,“九百人左右,這個數對嗎?”
龐孝泰明白高衝的意思,直點點頭道:“水鳴軍府乃是中府,不足千人,這個數沒錯”。
“好”,高衝點頭吩咐道:“即刻入城,接管城防”。
龐孝泰喜出望外,立即招呼遠處等候已久的博白府兵入城。
高衝打馬來到路邊,頭也不回的吩咐道:“找兩個機靈的,進城探探情況,著重打聽一下刺史府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