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垌就是嶺南土著俚僚的部落,溪就是山間不與外界相通的溪流,垌便是兩座山脈之間的平地,俚僚多生活在河流或者山間平地裡,所以陳龍樹口中的溪垌便是泛指俚僚部落。
部落首領稱為垌主,亦或是倒老,領地裡的族人稱為垌民,或者垌丁,武裝人員稱為垌兵或許僚兵。
陳龍樹之子陳普光現在擔任永寧縣令,永寧便是瀧州治下的縣,瀧州統轄瀧水、永寧、開陽、正義等縣。
陳普光這個人年紀輕輕,但是篤信佛教,準確來說,應該說瀧州陳氏的人自始祖陳法念時便信佛,只看名字便知。
一代,名法念,法念處,五蘊十二因緣,出自佛家術語。陳法念便是梁武帝蕭衍的駙馬,蕭衍大興佛教,甚至捨身入佛。
二代,名佛智,顧名思義,佛的智慧。
三代,名龍樹,即龍樹菩薩,大成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佛教的二勝六莊嚴之一。
四代,名普光,也是典型的佛教名字,後來玄奘法師的首席大弟子便叫普光法師。
數年以來,陳普光一直在永寧宣揚佛教,並邀請中原高僧惠積大師在龍龕巖洞開闢道場,現在已經頗具規模。
對此陳龍樹並不反對,因為他也信佛,只是沒有想到,陳普光老老實實的待在永寧修建道場,竟是遭受到僚人襲擊,身受重傷,這使得陳龍樹相當憤怒。
然而陳普光聽得父親詢問,不僅沒有復仇之心,反而面露遲疑之色,有些不忍,直言道:“阿耶,官府將山中俚僚編戶入籍,收取賦稅,他們反抗也是情有可原,你、你莫要氣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龍樹聞言頓時瞪大眼睛,怒斥道:“你有向佛之心,心懷慈悲我沒有意見,只是為何如此迂腐?開州拓疆,編戶入籍,這是朝廷政令,反抗便是叛亂,你竟為他們出聲?”
陳普光喟嘆一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為僚人,何故如此逼迫”。
“閉嘴”,陳龍樹怒不可遏,“嶺南經略使已到姜州,若是聽聞你這大逆不道之言,便是我陳氏之禍”。
這時,一名五六歲的男童闖進來,看樣子應該是在門口偷聽許久。
那孩子小小臉上滿是憤怒,直對著病榻上的陳普光說道:“阿耶,他們都將你傷成這樣了,你還為他們說話?你快跟阿翁說啊,到底是誰傷了你,我們給你報仇”。
“還不如一個孩子有血性”,陳龍樹抱起這個男童,狠狠地瞪一眼陳普光。
陳普光無奈,只得說道:“是金垌的人,我看見金奎了”。
“我就猜到是他”,陳龍樹冷哼一聲,然後拍拍懷中男童的腦袋,“瓊兒,去將你二叔喊來”。
那男童正是陳普光的長子陳叔瓊,聞言立馬應著,溜出去喊人。
陳普光聞言有些著急,“阿耶,你要讓二郎去打金垌?他殺心太重,實在不妥啊”。
陳龍樹聽得心頭火起,直氣得牙癢癢,“我看你是讀佛經昏了頭,此仇不報,我陳氏何以立足,這已不是你個人惡事,而是關乎我陳氏聲望”。
不多時,一名著甲的漢子龍行虎步進來,一見陳普光,便是欣喜道:“大哥你醒啦”。
“二郎,是金垌的人,你即刻整軍,明日一早就出發,務必要讓金奎給個交代”,陳龍樹沉聲道,“若有可能,殺了金奎更好”。
那漢子聞言立即瞪眼呵斥道:“我就猜到是金奎狗賊,那些溪垌裡也只有他有錢採買兵甲”。
金垌之所以稱之為金垌,便是因為這個部落生活的地方可以淘出金沙金塊,比較富裕,便以金命名,以金為姓,垌主金奎頗有勇力,長得五大三粗,為人最是桀驁,當初設定州縣,也是他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金奎粗中有細,性格狡黠,你且小心用兵”,陳龍樹叮囑道。
“阿耶放心,兒也不是莽夫,一定小心”,那漢子很是順從的點頭應著。
這人正是陳龍樹的次子陳集原,性格完全和長子陳普光是兩個極端,陳普光樸實敦厚,陳集原性格張揚,好軍武,有勇力,並且為人孝義。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