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突厥阿史那家族自相殘殺的傳統根深蒂固,也或許是權勢動人心,阿史那屈利俟領兵出牙帳後,並沒有平叛,反而聯合叛軍進攻統葉護可汗,將統葉護可汗殺死,自立稱汗,號莫賀咄可汗。
莫賀咄可汗這事做得很不地道,統葉護可汗再怎麼暴戾,但他作為西突厥汗國大可汗,對於突厥族人還是很不錯的,只是對於其他外族殘忍一些,在西突厥,突厥人依舊視統葉護可汗是大英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結果作為突厥王族的阿史那屈利俟,作為統葉護可汗的叔父,竟然聯合外族弒君自立,這個舉動非常不得人心。
突厥各部族甚至莫賀咄可汗本部的部眾紛紛叛離莫賀咄可汗,擁立統葉護可汗之子阿史那咥力為西突厥大可汗,號肆葉護可汗。
至此,西突厥再次分裂,肆葉護可汗和叔祖莫賀咄可汗互相攻伐。
這真是天意在唐,也可以說李世民的運道實在不錯。
新君即位,大唐百廢待興。
這個時候,東突厥的頡利可汗殘忍暴戾,逼反敕勒族拔野古部、鐵勒族同羅部、回鶻部等,另有突利小可汗阿史那什缽苾心向大唐,磨刀霍霍向叔父。
另一邊,西突厥隨著統葉護可汗身死,肆葉護可汗和莫賀咄可汗打得不可開交,西突厥迅速陷入大亂。
東西突厥全部是內部不穩,給予李世民充足的時間來恢復國力。
頡利退兵後,新年已過。
李世民傳詔天下,正式啟用貞觀年號。
大唐進入貞觀時代,然而大唐君臣並沒有喜悅之情。
甘露殿,李世民坐在上首,也不掩飾悲慼神色,一臉苦澀。
殿中杜如晦手捧著一卷圖冊,正在沉聲宣讀,高衝聽得同樣是心中苦澀。
李世民登基後,杜如晦官拜民部尚書,當然,現在經過御史的進諫後,改稱戶部。
杜如晦接管戶部後,便著手統計戶冊,清查田畝人口,歷時月餘,統計出天下各州在冊人口,竟是不足三百萬戶。
良久,李世民開口便是略顯嘶啞的聲音,眼中盡是悲慼。
“前隋仁壽末年,天下戶數將近九百萬,短短二十餘年,人口驟減六成,朕心實痛啊”。
眾臣聞言也是垂眉不語,這冰冷的數目實際上就是那些死於戰亂、死於災害的千萬黎民。
只要心底尚存一絲良知,聽到這個驚心駭人的數目,心中無不悲痛,畢竟那是千萬條人命。
“諸公,百廢待興,刻不容緩啊”,李世民整理心情,看著在座數位重臣嘆道。
眾臣抬起頭來看著李世民,重重應諾。
隨後數日,李世民一連下達數道旨意,涉及到軍事、經濟等各個領域。
在武德七年頒發的均田制上再次厚賜民眾,凡十八歲以上男丁,分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
分得土地後,採用“租庸制”,除免賦稅的災區戰區外,其餘地區每年納粟兩石,每年徭役二十天,如有天災,農作物損失四成以上者,可免租。
諸如此類政策,層出不窮。
政事堂每夜燈火通明,三省的政令一封接著一封的傳達到天下各州。
對於恢復民生,高衝本來也有些思路,但是不等他整理進言,兵部事務便是堆滿案牘。
肅州都督張士貴上報:西突厥有變,二汗相爭,大批西突厥民眾過境,逃亡東突厥……
高衝不敢耽擱,立即前往甘露殿,因為他看到“西突厥有變”這五個字後便明白,大唐應該做一些事情了,即便不能出兵,但不代表束手旁觀。
前隋長孫晟、裴矩的功績便擺在眼前,高衝向來不會放棄任何機會,這種算計,他最是擅長。
當高衝興沖沖來到甘露殿時,頓時愕然,這氛圍有些不對勁啊。
只見老父親高君雅端坐在下面,閉目假寐,上首的李世民眉頭緊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