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得中年文士的話,李世民喟嘆一聲,溫聲安撫道:“子誠寬心,我一定遍尋名醫,盡力診治伯褒”。
“謝殿下厚意,只是叔父實乃天生體弱,一切只看天意了”,中年文士情緒低沉的說道。
這中年文士正是薛收的侄子薛元敬,薛收之子薛元超年僅三歲,尚且需要他人照顧,薛收病重以來,全依賴薛元敬這個侄子照料。
薛元敬比叔父薛收年長數歲,薛元敬的父親是前隋選部侍郎薛邁,薛邁的父親名叫薛溫。
而薛溫是薛收之父薛道衡的哥哥,官拜北齊燕郡太守,也就是說薛收跟薛元敬之父薛邁是堂兄弟。
薛元敬在大唐立國時便投效李淵,官拜秘書郎,後來李世民建天策府,便徵召他為天策府參軍,李世民登儲後,便拜為太子舍人,掌軍府書檄文和朝廷誥書,叔侄二人,同為東宮心腹。
見李世民沒有其他吩咐,薛元敬便起身告退,李世民忽然將他喊住,“子誠,若是…若是伯褒身體有恙,你可願接手威鳳衛?”
薛元敬眼睛一凝,抬頭看向李世民,只見李世民臉含笑意,靜靜地等他回覆。
威鳳衛……干係重大,非是心腹不得掌控,另外,掌控威鳳衛之人很難立足於朝堂。
薛元敬醉心文事,出仕以來,先是秘書郎,後任太子舍人,全部是秘書一類的左官,他的性格本就不善於朝堂政治,聽得這話,心底略一權衡,便是躬身拜道:“遵從殿下之命”。
李世民笑容更盛,直點頭道:“威鳳衛事務繁雜,你叔父的身體實在不宜過於操勞,你從今天起,便開始逐步接手吧”。
薛元敬躬身領命,同時面色有些遲疑,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李世民見狀直說道:“你我之間,有話直言”。
“下官斗膽請命,自我之後,薛家人不得再在威鳳衛供職”,薛元敬伏地拜道。
李世民面色複雜,只是問道:“為何?”
“威鳳衛的存在實在特殊,權責甚廣,運用存乎一心,如若長期掌於一家之手,唯恐生禍”,薛元敬如實回道。
李世民朗聲大笑,“好,我答應你”。
對於薛元敬的肺腑之言,李世民無比滿意,這也是他為何信任薛家叔侄的原因。
“子誠,我跟你直言,我不會讓威鳳衛長期隱於暗中,誰規定這衛府便只能存在十六衛,十七衛未嘗不可啊”。李世民看向薛元敬緩緩說道。
薛元敬一聽便是大喜,躬身拜謝,並沒有虛情假意的推脫。
誰人不想光明正大的立於朝堂,誰人不想加官進爵。
他的叔父薛收現在已經病入膏肓,最大的功績便是創立威鳳衛,但是至今身上的正式官職依舊是東宮詹事主簿,僅僅位列從七品,尚無爵位在身,便是因為這些功績見不得光。
看到薛元敬的神色,李世民繼續說道:“回府後請伯褒務必精心調養身體,我答應過高攸之,會給他一個體面”。
作為昔日赫赫有名的河東三鳳,薛收多年來默默無聞,給李世民建立許多功勳,但這些外人尚且不知。
許多人對於薛收的認知便是碌碌無為,不過是依靠太子舊情和高衝的舉薦,才做到從七品的主簿。
甚至有些人藉此攻訐高衝,認為高衝舉薦薛收是看走了眼,更有人認為李世民任用薛收是看在高衝的面子上。
對於這一切,李世民、高衝還有薛收全都沒有解釋,更無需解釋。
只有一些身在中樞的人和秦王府的核心屬官才隱隱約約知道薛收這人並不簡單。
聽得李世民這話,薛元敬很是感激,再次拜謝。
夜色漸深,雪花靜靜地飄灑著,紛紛揚揚。
安仁坊,燕國公府,書房之中,父子對坐。
這時的高衝已經全然不見醉意,給父親斟滿茶水,高衝感慨嘆道:“多年如履薄冰,終於快要上岸了”。
高君雅輕輕嘬一口茶水,微紅的雙頰可以看得出來今夜酒興不錯。
只見高君雅挑眉問道:“我很好奇,當年在晉陽時,你為何執意投奔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