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一個習慣,面前的屏風上一面掛著大唐全圖,另一面則掛著官職以及對應的人名。
高衝指著大唐全圖的東北角:“非是我誇大其詞,今年冬天,草原東部必有變故,這種變故勢必會席捲整個草原。
從東部的靺鞨、契丹、奚族開始,逐步向西,薛延陀、鐵勒、回紇、拔野古等部族,有一個算一個,但凡有些血性,必定忍受不了突厥剝削,那個時候,便是我大唐北伐之時。
現在,我話講完了,殿下你還覺得突厥強盛,而大唐勢弱嗎?”
李世民瞠目結舌,目光在地圖的北部草原上游移不定,慢慢看到高衝身上,喉頭滾動,有些艱難的說道:“你這話……似乎有些驚世駭俗啊”。
這並非是李世民的心態不穩,實際上真是高衝的話語過於驚人,畢竟現在的突厥強盛如斯,控弦百萬,乃是突厥從古至今未有之興盛,高衝擁有歷史前瞻性,早就知道突厥汗國分崩在即,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啊。
這就像有人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說大唐馬上就要大亂一樣,一般人誰信啊?
然而李世民沉下心來,慢慢琢磨高衝的話,似乎不無道理,很難反駁,據可靠訊息,頡利突利叔侄二人對於草原部族的壓迫剝削可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實上,如高衝所言,繼承父兄基業的阿史那咄必雖然雄才大略,威壓草原,但是他自負是突厥汗國最偉大的可汗,疆域最廣,兵甲最多,向來不把其他部族當做臣子看待,只當做奴隸一般隨意鞭笞。
原本軌跡上,貞觀元年,李世民登基,似乎是天佑大唐,大唐境內風調雨順,而草原則是下起數十年難得一見的暴雪,各個部族受災嚴重,然而頡利可汗剝削依舊。
生活在漠北土拉河流域的薛延陀再也忍受不住,率先反叛,繼而回紇、拔野古等部族紛紛起兵,頡利可汗命令突利可汗率兵討伐,結果突利大敗,頡利大怒,將突利囚禁,並當眾鞭笞,這是逼反突利的關鍵一步。
後來隨著突利降唐,東突厥逐步分崩離析,直至滅亡。
見李世民有些驚愕,高衝澹澹一笑,回到桉桌前坐下,“那殿下覺得有沒有道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是有道理”,李世民眼睛裡綻放出灼灼精光,“如你所言,我大唐君民一心,而頡利倒行逆施,天命在我,不在北狄”。
自從五胡入主中原,輪番稱帝后,世人再不敢小覷胡夷。
如果在漢末,你說胡人會入主中原稱帝,別人肯定以為你是昏頭了。
但是在現在,這個說法並不會惹人嗤笑,因為這是已經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匈奴、鮮卑、羯、氐、羌等等,紛紛入主中原,稱王稱帝。
即便是在隋末,突厥扶持劉武周、薛舉、李軌、梁師都等割據勢力,也未嘗沒有這份心思。
有些人說突厥人只是劫掠財物而已,給他便是,但實際上並不僅僅覬覦財物,他們更像效彷胡夷先輩,入主中原,僅從每年的戰爭便可以看出端倪。
只拿武德年間舉例,每年選出一件頗具代表性的衝突。
武德元年,突厥攻平涼,前隋五原太守張長遜將其擊退。
武德二年,突厥攻佔榆林。
武德三年,突厥攻打雁門,定襄郡王李大恩將其擊退。
武德四年,突厥攻打猩州,左武衛大將軍李高遷將其擊退。
武德五年,突厥攻打弘州,靈州都督楊師道將其擊退。
武德六年,突厥攻打代州,代州都督藺謩將其擊退。
……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