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聞言慍怒,“大唐豈是前朝?”
一直跟陳叔達不合的宋國公蕭瑀,這一次竟是出列附和,“陛下,如若廢太子前往封地後,畜養甲兵,那陛下寬仁之舉便將埋下禍端,請陛下三思”。
蕭瑀早年間便跟李淵交情深厚,蕭瑀之妻便是李淵的姑舅表妹,兩家親戚,蕭瑀自投唐後歷任戶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職,始終活躍在權力中樞,他的話在李淵心中的分量不亞於裴寂、高君雅等人。
李淵聽後沉默不語,他很清楚蕭瑀的話並非是危言聳聽,現在已經兄弟反目,兵戎相見,李建成就藩封地後,根本不可能坦然接受失敗。
黔中雖然偏遠,但是山林廣袤,漢蠻雜居,憑藉李建成的本事,很有可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一旦李建成起兵,大唐西南將再起烽火,更重要的是李建成憑藉區區黔中之地根本不是朝廷的對手,屆時必定是死路一條。
李淵心亂如麻,只得嘆道:“建成畢竟嫡長,往日頗多功勞,若廢為庶人,朕實不忍。
也罷,傳旨,黔中王禁止就藩,賜居坊州仁智宮,未有旨意,不得擅離”。
封德彝有意無意看一眼李世民,正欲再次出列,便只聽得李淵厲聲說道:“朕意已決,諸公無需再言”。
這已經是李淵最後的底線了,他實在不忍心將李建成貶為庶人,將其囚居仁智宮,賜予王爵富貴,這是作為父親可以給他的最後體面。
廢太子詔頒佈後,李淵心情複雜,起身便走,王德只得宣佈散朝。
眾臣面面相覷,這……朔望朝參就這般結束了,接下來的大事件呢。
高衝總感覺眾臣應當是被李淵耍了,或許李淵真的不想那麼快另立新太子,幸虧他早有準備,當即直向李世民走去,行至一半便被高君雅攔住。
“跟我來”,高君雅看一眼興致勃勃的高衝,面無表情的說道。
“高尚書有何指教?”來到殿外廊廡下,高衝笑問道。
高君雅官拜吏部尚書,因為高相公已成往事了。
不過儘管高君雅已經罷相,人雖不在政事堂,但是若有重大國策,依舊可以特許進入政事堂參政,這個傳統一直存在,只不過無名無分。
只有政事堂裡的三省主官可稱相公,即門下省的侍中、中書省的中書令、尚書省的左右僕射,唯有這四人可稱相公。
原本軌跡上,直到貞觀十三年,李世民命吏部尚書杜淹、秘書監魏徵、特進蕭瑀、黃門侍郎劉自、中書舍人劉幽求等人進入最高政務機關政事堂參政議政,加“參知政事”的職銜,自此,參知政事亦稱相公。
高君雅臉色一黑,見左右無人,方才輕聲說道:“封倫其心不正”。
聽得這話,高衝一頓,剛剛散朝後,他就看見中書令封倫第一時間尋到李世民,兩人談笑風生,很是熟絡。
“此人最擅諂媚投機,見廢太子倒臺,便不遺餘力的支援秦王,典型的見風使舵”,高衝深以為然的點頭說道。
高君雅不為所動,繼續說道:“既是投機之人,那為何先前不露鋒芒?”
高衝怔住,有些遲疑的問道:“許是先前看不清形勢,應是想著保持中立?”
高君雅微微搖頭,轉身離去。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